2021-09-14 admin
古诗词的借代化用
——从“熔古铸今”所想起
赖 建 青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句诗出自清朝的孙洙,江苏无锡人氏,乾隆十六年进士,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
他写这句诗的意思是如能熟读背诵唐诗,乃是学习诗歌行之有效的方法。熟读是学习的基础,,而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对诗的韵味、声律、意境等有较好的理解,这是很有见地的。
然而,不仅是唐诗,春秋战国以来的楚辞汉赋,还有宋词,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学的瑰宝,智慧的结晶,犹如一串串璀璨夺目的珍珠链,熠熠生辉。
诚然,能够熟读背诵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是一种能力,如能巧借化用则是另一种境界。
纵观古往今来以及现代的诗坛,毛泽东主席对古诗词的熟读和运用都可说是一位高手,这主要体现在他自己创作的诗词上。
我们品读毛泽东诗词,从中可以看到不少古诗词的影子。
毛泽东认为古代诗歌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不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因此他经常巧妙引用古诗词中的一些词句,经常把名言妙句很自然地融入自己的诗词中,或者借用来说事明理,这不仅增添了诗词的韵味,还能很生动形象以及精确地表达意思、体现意境,可谓是恰到好处,一举两得,堪称古为今用、“御今之有”的典范。下面举例以证之:
毛主席所写的《虞美人•枕上》:其中一句“一钩残月向西流”,就化用了南唐后主李煜所作之词《虞美人》中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清平乐•六盘山》中的词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里就巧妙化用了宋朝刘克庄《贺新郎•落梅》中的词句“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其巧妙的化用引人联想,深邃感人。
还有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所用 词句是从唐代李贺《致酒行》中的“雄鸡一声天下白”点化而来;《浪淘沙•北戴河》中的词句“萧瑟秋风今又是”,系引用曹操《观沧海》中的“萧瑟秋风”词句;《七律•答友人》中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寥廓”,巧借了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我欲因之梦吴越”句;《卜算子•咏梅》中的“俏也不争春”句借用了陆游词中的“不争春”词句;《念奴娇•鸟儿问答》中的词句“借问君去何方?”就化用了杜牧诗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一些词句也化用了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传》、韩愈《调张籍》、贾岛《忆江上吴处士》中的一些词句。
从毛泽东诗词中可以看到借用或化用了大量古诗词的诗句和典故,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
作为现代的诗人,毛泽东主席无疑是其中非常优秀的一位。这是由于他不但能从古代诗词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并能够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有些人则认为仿效和借用别人的诗句不好,自己的作品就要自己来写。
其实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一切从零开始,而应该将前人的智慧为我所用,而借代化用与抄袭模仿是完全不同的。
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正是在学习总结伽利略、哥白尼和开普等众多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为基础才获得成功的。
对此,毛主席也有一句名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还有清朝的王士慎在其所撰《池北偶谈•谈艺二•沧溟蔡姬》一文中提出了“熔古铸今”的理念。
百度百科对“熔古铸今”的解释为“融会贯通古今知识。”
然而,这个解释只答对了一半,即“熔古”,而“铸今”则应该是在学习古人知识的基础上创作出今天的作品。
“熔古铸今”,始能“出新”。
历史是不断前进的,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
有诗云:“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