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臣服全文小说免费阅读

 2021-12-06    admin  

魁梧的身板,大头方脸,两鬓有些花白,常常手拿一本纸质笔记本,若有所思又步履铿锵地迈步前行。这就是曾经作为全球三甲之一的台湾映像管制造企业---中华映管福州公司(现“华映光电”)的厂长-->协理-->副总-->总经理-->董事长 曾子凡先生。我们私下称他阿凡哥。他在陪伴华映二十几年后(其中在福州十三年)返台退休。回台湾三年后的2012年8月,他再次来到福州,他曾经的老部下们相约接待他。虽然很多人都已离开华映另谋他就,但大伙儿还是聚在了一起,晚上在汉家酒店宴请他,第二天几个同事带他福州一日游,也算是迟来的饯行。虽简单,但是足见他在下属心目中的高度。我想其它的华映台籍主管未必会有如此面子。

    他离去时恰逢映像管产业日薄西山, 虽然不如其它的高管返台那么高调风光,甚至显得有些凄然,但是我觉得在所有华映众多的台籍主管中,他算是比较有趣的一员,他的挚拗和率真让我们印象深刻,如今许多同事还依然提起。

    阿凡的个性就是心无旁骛,一心做事的那种,所谓“工作狂”。他精力旺盛,同事形容他的脑子是“超级CPU”,而且似乎除了工作,他也没有别的爱好,也不怎么交际。在福州十几年,他的生活圈也就是在公司之内,每天从高管宿舍到厂区两点一线。也许因为职位高,工作以外他似乎也没什么私交。每当公司办大型活动,在现场他似乎总给人不入群的感觉。有一次公司办百对员工集体婚礼,现场气氛很好,许多台籍干部与本籍员工一撮一撮,谈笑着,他却独自一人双手交叠胸前在会场周边踱来踱去,直到入座到主席台。只有当他在正式场合发言的时候,听着带有台湾腔的、节奏清析、掷地有声而滔滔不绝的演说,你才能感受到作为大企业高管的那种严谨、缜密与强势。

      他的细致、挑剔与亲历亲为的做事风格是出了名的。我们暗地里都挺烦他的,包括那些生产线上的其它下属。他似乎总是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有时管得太细,下面的人做事就十分被动。但是烦归烦,最终的结果是总能在他的执拗下把事情按他的想法完成。他带领的CRT团队总是最具凝聚力和执行力的。他的职场规则是:凡事要尽力去做,至于结果,有时并不是个人说了算的(“交给上帝去判断”),但你自已先要问心无愧。

      我和他的接触缘于公司内刊《榕城华映》。这份创于1998年的公司内刊几度变更,到2003年40期时响应公司降成本政策暂时停刊。作为高管,以前他对这份内刊没有什么参与,但他似乎对这有点感情,在他的亲自关心下,自2004年41期起复刊,他亲任总编。按常规,他的这个层级只要挂个名,在我们做好的样稿上签字确认或写几个字的意见就行了,但他每期都是从头跟到尾,从内容到排版都亲自确认。每月要出刊排版的当儿,他总是会坐在我旁边半天或一天,指指点点,为此他甚至可以推掉一些重要会议。他总是很有想法,细到了每根线条的颜色,粗细,文字加底,颜色渐变,标题大小,图片选择......总是要调到他满意为止,排出的结果在我看来往往太过花俏,整个像幼儿园画报,但是我佩服他,尊敬他!他的认真劲总是强烈感染着我,虽心里并不认可,但我觉得没有任何理由不配合他修改。起初我也设法说服他:版面要留空通透些,颜色不要太杂,文字下面不要衬底,影响阅读.......可是他似乎很难被说服,最后总是要改回他想要的。他也挺认可我的耐心,多次在一些场合赞扬我的“技术”,说总能做到他想要的效果---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我们工作上的“默契”吧。现在想来,这些本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美与不美完全是个人化的取向,毕竟他才是老板,实实在在的结果是在他的操盘下做成了这41--100期内刊,让公司的文化有个书面化的传承。他回台湾前,我们特意把复刊后到100期的内刊装订成册和相册一起送给他,他也觉得这是从海峡对岸的大陆带回去的最好的礼物了。相信多少年后,所有与映管有关的那些签呈、计划、业绩、报表,甚至那些他大力推行的管理看板,都不再有印象,但是他亲自做的这份内刊和其中所记录的人和事他一定不会忘记。

      在我们看来,他似乎总是执着有余,不够圆融和变通,职位也几经起落。他虽对职权也很看重,但是却没有特权概念,一向秉着原则办事。接送车司机间流传着一个故事,说他老婆有一次用了他的公务车(好象是去接送小孩吧),他知道后十分恼火,把她老婆骂了一通,直到骂哭。这大概算是关于他在大陆的私生活的唯一传说了。在大陆这个潜规则盛行的当下,他似乎没受到什么熏陶。

      宴席上他难得吐露了他的感情。他说他来大陆其实很偶然,仅仅因为上面信任他。他原来学的化工专业,觉得自已也是喜欢做专业的事务,个性不适合做管理,可是上面就是相信他,“你一定能行!”----就为了这句话,他携家来到了福州,一干十几年。我想当时的中华映管在台湾如日中天,响当当几千号人,领导独看上他,不会没有理由,也许正是他的那股执拗专注的“牛劲”。只是可惜“生于末世运偏消”,映像管产业的生命周期上,他几乎是接下了最后一棒,谢幕显得有些凄然。在他离去两年后,映像管厂彻底停产,曾经投资几千万的制造设备全部拆除,当废铁变卖。在产业更迭的大潮中,他虽竭尽全力,一样不能力挽狂澜,但他是切切实实把职业生涯献给了映管行业,并在产业转型上迈出了第一步(转型做中小液晶面板),虽然他很想在液晶领域继续耕耘,可惜不能如他所愿,这也是他选择离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映像管产业和华映的企业文化在阿凡的手上都有过曾经的辉煌。对所有的“老映管”们来说,映像管产品的没落是件伤感的事,曾经忠实的“老映管”们也不得不选择离开,另谋他就,但是从长远看,液晶替代映管未必是坏事,而是好事。产业演进中任何个人无法阻挡某一产品衰败的命运,作为职场上的个人,我以为能象阿凡那般在某一段时间里扮演好其中的一个角色,与共处的伙伴们一起留一点曾经的美好念想也就足矣!

      这次再来福州,我们都以为是工作上的事,想来他已就任另一家大企业的高管,来谈工作事务了,但是我们都错估了,他是实实在在退休在家,担任家庭主男了。他说他上半生为工作没有照顾好家,愧对妻儿父母,现在的本职工作就是照顾好老母亲,让她颐养天年;培养两个儿子,让他们正直做人。他说他和老婆各自分工,他负责采购买菜,老婆负责煮饭。他半开玩笑说现在最关注的是市场的菜价,每天买菜都特别留意价格的变化,货比三家,都买便宜的时令蔬菜。他现在明白节约的重要,“没有了工资收入就显得钱来得不容易了”,“省下来的一块钱就是你赚的一块钱”,“好在台湾社会保障比较好,每月能拿到些退休金”。他说现在要重新学习。他常看圣严法师的书,从其中悟到作人行事的因果关系(我记得以前他最崇拜杰克.韦尔其和他的著作《赢》)。台湾书太贵,他就在书店看,每天去超市买菜的当儿,他就到图书角看一会儿,每天看一点,积少成多。我们对他的这些寒碜的说词有点不解,但是想想,他其实和我们相比除了职务和薪酬高些外并无太大的区别,他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一样养家糊口。我觉得目前的这种状态才是最真实的他,虽不象职场上那样呼风唤雨,却有着温馨的生活情趣,就像一个走下沙场的老将,心态已经从追求商战的“赢”转向追求人生内在的“平”。

      依稀之间, 思绪穿越台湾海峡,我仿佛看见每天清晨台北桃园县的农贸市场的拥挤人海中,有一个身板魁梧的一伯,手挎篮子,在一个又一个菜摊前讨价还价,拿起一把青菜,看看,问问价,又轻轻地放下,再走向另一个菜摊。或者在台北某个超市的图书角花花绿绿的少年儿童群里,鹤立鸡群似地站着一个高大的大伯,大头方脸,两鬓有点花白,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书,身边购物篮里放着几把时令蔬菜或日用调料等。

高世麟(2012.09)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