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焦虑是“鸡娃”盛行的推手] 家长教育焦虑是“鸡娃”盛行的推手近几

 2021-08-30    admin  

家长教育焦虑是“鸡娃”盛行的推手

近几年北上广深家长们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使“鸡娃”这一网络名词如飓风般横空出世。鸡娃,就是给孩子打鸡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

如果这股风只是在那些有钱的阶层流动,我们也可以一笑置之。但是,“虎妈”“狼爸”们的行为造成了“剧场效应”。本来,剧场里大家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安安静静地欣赏着大片。可不知道为什么,前排的观众突然站了起来,后排的人们为了观影效果也不得不站起来。如果这时有人突然站到了椅子上,那么后面的人也会跟着站到椅子上,甚至是更高的地方,此时剧场的秩序就会乱成一锅粥。以此类推,很多父母在孩子受教育的初期阶段,都会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应对。当然随着自己身边的同事和亲朋好友的孩子,纷纷参加各种补习班。这些父母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从众心理,随着身边报班的孩子越来越多,生怕孩子落后的父母将会变得越来越不淡定,也都纷纷给孩子报班,以防止孩子落后。从而导致孩子的课外时间被父母安排的满满当当。“你不学,有人学,你不得不学。”这种焦虑之风越刮越猛,裹挟着普通民众甚至是低收入群体不由自主地跟风,极易使许多刚刚脱贫的群众由于教育支出过大重新返贫。

也许有人会站在既得利益者的阶层辩解“鸡娃”的行为只是自己的个体行为,不值得效仿,更不值得大惊小怪。其他民众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量力而行。但是他们忽略了他们是第一个站起来的人,实际上是打破了教育公平,也破坏了教育规则。今天的教育不公极易导致将来的社会不公,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成为建设共同富裕小康社会的绊脚石。

当然,我们也应该反思那些“第一个”站起来的人之心理动机。家长产生教育焦虑的本质根源,是教育发展水平不充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客观存在所致。众所周知,在相当长的时期,我国的重点学校制度不仅决定了资源的配置,也决定了人才培养体系的运行。城乡二元格局,以及重点和非重点二元结构下的“双重二元”,人为的制造和扩大了学校差距,违反了义务教育公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宗旨,加剧了升学竞争,甚至导致了基础教育的畸形化。教育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所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位置。因此,教育不仅是个人获取文化资源的主流途径,也被视为促进阶层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和主要动力。

正是因为教育是改变人生、实现社会阶层上升的最主要的手段,才迫使众多的家长为了提高子女的竞争力,想方设法把子女打造成“鸡娃”。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更优秀,至少不比自己差。而实现这个目标的主要方式就是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一路往前推,进入好大学,需要在好的高中、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接受教育,自己的娃也就成了“鸡娃”。

“鸡娃”式教育其实是“过度教育”。这种教育方式除了浪费家长的时间。加重家庭的教育支出外,还极易造成损害孩子的兴趣、伤害孩子的自信、扼杀孩子的潜能、扼杀孩子的潜能、破坏亲子关系和谐等弊端。

“鸡娃”背后是弥漫在整个教育阶段的 “集体性焦虑”,一味苛责父母并不合理。在重重压力和焦虑的倒逼下,不少家长无奈中只好跟风“鸡娃”,对于孩子的要求与标准也在这一过程中水涨船高。

由此不难看出,家长教育焦虑是“鸡娃”盛行的推手,根治“鸡娃”顽疾的良方是纾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体现在教育领域,则表现为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不充足、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所以,在想方设法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通过提高校内课堂效率,提供课后校园服务,并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力度,打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困局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社会应当通过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症痼疾,引导地方政府、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引导社会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观;引导家长理性看待孩子成长,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唯有如此,才能斩断“鸡娃”盛行的推手。

西昌市川兴小学:高立祥

电话:

邮编: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