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5 admin
金晓林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访问中国时,曾盛赞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他的得意之笔。
红军四渡赤水中,每一次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血战,每一次又是中共与国民党领导集团的智慧博弈。
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典型战例,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真实写照,也因此被毛泽东本人认为是他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如其说毛泽东用兵如神,不如说毛泽东神在善于因敌情而变,善于捕捉战机,善于将传统智慧淋漓尽致地用于指导军事实践。
中国历史上的兵法有三十六计,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贡献人类的璀璨瑰宝。
与在井冈山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依托根据地指挥作战不同,四渡赤水作战,是在失去根据地无后方依托,又经常面对数倍甚至十多倍的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严峻形势下进行的。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战略战术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突出的特点是发挥红军徒步快速机动的能力,“走”“打”结合:以“走”调动敌人,为“打”创造战机;以“打”挫败敌人,为“走”创造条件。在“走”“打”的同时,又辅之以“变”和“诈”,即敌变我变,兵不厌诈。
四渡赤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集团坚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中国古老兵法智慧于军实实践,是中国军事史上、甚至是世界军事史上精妙绝伦的一笔。化被动为主动,一渡赤水;避实击虚,二渡赤水;声东击西,三渡赤水;乘隙而进,四渡赤水;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以上的军事行动中,红军巧用了如声东击西、调虎离山、暗渡陈仓、瞒天过海、金蝉脱壳等兵法智慧,从而跳出了国民党编织的包围网,扭转了红军自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成功实现了红军战略大转移。
我国传统兵法认为“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致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流”,故因敌而致胜者,乃神也。每一渡赤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军事领导者都是根据敌情、根据红军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知己知彼,积极寻求战机,甚至在不利于我的情况下,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消灭围追之敌,成功突破了数倍于我的敌军围困。
如其说四渡赤水是人类军事上的绝妙一笔,不如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典范。
2021年4月5日于咸宁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