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臣服霍莽全文免费阅读 小说

 2021-09-08    admin  

徐 军

李觉,原名李连兴,1919年生于广东省龙门县平陵镇隘子村油榨下围。

幼年时,李觉曾经在公庄读到小学毕业,后来因种种条件限制未继续升学。但他天生聪颖,果敢有担当,加上青年时代曾直面日寇侵华、兵荒马乱、内忧外患、土匪横行的残酷现实,逐渐养成了李觉善恶分明、顽强不屈、敢于奋斗的性格。

1943年,日军多次轰炸平陵圩,混乱时,便有不善之辈乘机作乱、盗窃抢劫。

有一次,平陵圩三角街附近,大通布匹店被盗,河源县政府误抓了李觉的堂兄李亮兴,并将其押入河源监狱。李觉前往担保,但却被判为堂兄同伙一同收押,且根本不听他解释。李觉很气愤,而后虽趁监警松懈时逃脱,

但这一次经历,让李觉对国民政府深深地感到失望,并彻底失去信心。曾经草莽英雄的他,毅然于1944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

1944年,日军多次到平陵扫荡、轰炸。五、六月间,林道行率领部队到隘子活动,经人介绍,李觉参加了抗日队伍,并组织了一个有30多人的民众抗日中队,中队长由李觉担任,副中队长由李志生担任。中队成立后,曾配合东江纵队攻打公庄乡政府,因此次战斗没有成功,不少队员都悲观失望离队了,但李觉仍留在东纵部队继续开展革命工作。

不久,东江纵队派遣吴光星(后来改名吴桐,淡水人)和李觉一起到隘子村成立地下交通站,站址就设在李觉家里。1945年,该交通站攻打平陵税务所,缴获枪支4支,缴来的财物都分给了当地的贫苦百姓。那些年,每逢四五月间青黄不接的饥荒时节,就会有大批农民绝粮,靠吃野菜和杂粮度日。李觉和所属部队人员也常常动员家境富裕的人捐助穷人。

当时,平陵有一个让老百姓们既愤怒又惧怕的名字---吴观,时任国民政府公庄自卫队队长。1946年8月的一个深夜,吴观带着手下将茂记布匹店深锁的门炸飞,把店里的钱财、布匹、衣物洗劫一空。几天后,吴观又带着手下抬着一小箱布匹谎称找到线索,在锡场附近捕获了一名匪徒,可匪徒已将钱财等物分赃完毕,只追到这一箱布匹,现在物归原主,逼迫茂记老板给他赏金。

这种贼喊抓贼的事并不是第一次了,但老百姓们有冤无处诉,有气无处撒。李觉观察已久,曾上报组织请命予以打击,但当时时机尚未成熟。

有一天,得知吴观要再次来到平陵的消息后,李觉、李海林、李学华等人迅速确定战斗方案,紧急集结人员准备在朗基村附近的桥头伏击吴观。

夏日正午,烈日炎炎,吴观等人大摇大摆向伏击圈走来,李觉等游击队员伏在暗处汗流浃背、屏息以待。正当吴观一干人放松警惕准备入村休息的时候,只听到“砰砰砰”几声枪响,埋伏的李觉等人猛然冲出,分别朝着吴观等人射击,吴观当场身亡。

一击而中后,李觉等人迅速撤离。吴观及其手下死的死、伤的伤,一哄而散。

当地的老百姓有胆子大的,恨他透顶的,趁着混乱,有人将吴观的头颅砍下,用木棍撑着,在三皇宫庙前将其首级示众三日后,才被国民党余队取下。

李觉在战争年代对敌斗争的年岁里,机智勇敢,历经艰险。平陵、茅冈、龙华、路溪等地,都留有他的传奇故事。他和所属的游击队队员们,常常是几个人,甚至是单枪匹马,深入险境、直闯敌营。他神出鬼没,机警矫健,使敌人望而生畏。

李觉这一生,从1919年出生,到1944年投身抗日队伍,直至1993年离世,正如毛泽东的诗句所言,算得上是“堂堂铁打是英雄”。

作者简介:徐军,大学教师,中国铁道出版社《现代推销实务》主编,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鲜早世界栏目首届最受听众和读者欢迎的十五位作家之一,在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和国家级网站上发表了数百篇作品,其中数十篇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等各项征文大赛中获奖。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