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4 admin
作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半大小子,成天上树爬墙,满山遍野地跑着玩儿,最费鞋了。那时的印象里,常年只穿妈妈亲手纳制的“千层底”布鞋,根本没有买鞋穿的记忆。无论是冬天的棉鞋还是春夏的夹鞋(即单鞋),都是妈妈手工制作的。
说起做鞋,还真的很麻烦。我就曾亲眼见过妈妈给我做鞋。
首先要打袼褙。妈妈事先打好一盆浆糊,找出破碎的旧布角、布条等往饭桌上粘。粘好第一层,再涂抹浆糊粘第二层。大约粘了三四层以后,把桌子拿到阳光下晾晒,晒干了取下来,就是“袼褙”,是用来做鞋底和鞋帮的原材料。
妈妈按照我们兄弟三人脚的大小尺寸,把袼褙剪成鞋底状,须三层袼褙,粘合在一起。为了美观,边缘要用寸带(一种白布条)裹上,叫“严边”。然后就开始用麻绳纳鞋底了。
麻绳都是妈妈自己用线麻在小腿上搓的,有很多时候,妈妈的小腿都被搓出了一道道血痕。但为了给我们做鞋,妈妈忍痛还得搓。粗细适度的麻绳用来纳鞋底,比较细的麻绳用来上鞋帮用。
纳鞋底时,要用锥子扎个眼儿,然后把引着麻绳的大号针穿过去,用劲勒实,把粘合在一起的三层袼褙缝合起来。纳鞋底的针脚必须密密实实,麻绳纳的越是密实,鞋底也就越结实。
妈妈纳鞋底的时候,我常常坐在旁边看,很好奇。也央求妈妈要试一试纳鞋底。妈妈说我太小,不会扎锥子,容易伤着手。
有一次,妈妈把没纳完的鞋底放在活计笸箩里,我偷着练习纳鞋底。结果把锥茬子(锥子尖)给崴折了!吓得我扔下锥子就跑了……
纳完鞋底,接下来就是衲鞋帮。妈妈把鞋面子布贴在剪好的袼褙鞋样上,用针线缝合,衲实。因为那时家里没有缝纫机,只能是手工衲鞋帮。一般说来,鞋面子大都是趟绒的。
上鞋——就是把鞋帮和鞋底缝合在一起,是做鞋的最后一道工序。上完鞋,妈妈要把鞋边刷洗干净,涂上牙粉,一双制工精巧,样式美观,白底黑面的布鞋就成了。我美滋滋地穿上妈妈的千层底,常常招来婶子大娘们的“啧啧”声。
有时候,刚刚穿上的新鞋有些“卡”脚。妈妈就找来沙土子,一点点装进鞋壳里,撞实,放一宿,第二天再穿时就不“卡”了。
小时候,知道妈妈做鞋不容易,尽量省着穿。尤其是在阴雨天,我都是赤着脚,拎着鞋,踩着泥泞的路去上学。
妈妈做的千层底,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