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古渡

 2021-09-16    admin  

  黄河古渡,是一个值得常去的地方,尤其是在春天。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吟诗著文来唱颂它,怀悼它。我也想假借文字赞赞它,可惜我对它所知甚少。现在只能写点儿自己的浅浅印象罢了。

  黄河两岸,处处都深地落下岁月侵蚀的痕迹。漫漫的黄沙,跌宕着你发古的幽思;桩桩枯木,唤起你无尽的遐想。“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栽。”黄河的风韵,自来是凄壮悲创的;游牧的习俗与农耕文化在此冲突相遇,戍边的的忧苦和惨烈是黄河击奏的主旋律。这些老调子,如不经自己身临其境的体会,是绝难品得异味的。站在高高的沙丘尖顶,透过被风模糊的眼睛,那亘在你面前蜿蜒的长城,矗立在远方嵯峨错交的贺兰山,朦胧中,才能酝酿出一缕缕幽幽的古味。不用刻意地安排心思,诗就萌发在你的舌吻,画就铺展于你的心田。

  拾着古城墙的台阶,慢慢往高处走。沙海对接上辽阔的草原,说不出的寂静。成群结队的红喙乌鸦,在风中盘旋。倏地,“哇,哇”的扑向地面。印象中,来势汹汹的匈奴骑马,打着异样的旗帜,挥着弯刀长弓,浩浩荡荡地奔涌而至。远方,仿佛传来阵阵兵刀的撞击和声声悲号惨唤。假如你读过几卷史书,趁这时候回顾几次,历史的真实便可得到印证,兴许更能领悟史家当初的情思。

  黄河的文明在这里一路走得艰难坎坷。但是不管走的多么曲折,还是一路走了过来。这或许属于人类文明的一种,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能人类生来就带着好战的秉性,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世世代代地乐此不疲。我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人类争斗的意义倒底是什么?是生理上的一种本能,还是心理上的一种需求?是要从一个文明走向另一个文明?还是人类日积月累聚敛的智慧所激发出来的一串冲动?无论是哪种境界,都深奥的让我无法读懂。我只能认识到一点,宇宙万物要倍加珍惜。人类爱护自然,坚守和平,草木山川才能秀丽,才有气质,才有灵性。人类没有珍爱的感情,自然也就没有了温驯,种种的灾

  难降临原本就是人类亲手为自己挖的坑。

  黄河在宁夏这里划了一弯大孤。如今的古渡口,已经不似一味单调的零落,一味苍凉的荒寒。沿岸大片的沙丘,已被稻草格子牢牢囚住,形形色色的树木点缀其间。沙丘的脚下,人工湖星罗棋布,苇丛长满湖潟。半山腰上,建造了三三两两的亭阁,坐在阁子里的长椅上,望着浩翰的大漠,听着黄河的汤汤,不用言语,勿需局促,你就可酣畅地与历史对话了。

  古渡旁的兵沟,古建筑遗址上仅存一片片瓦砾,只有半壁上孔孔藏兵洞,默默注视着斜阳。”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残留的箭楼诉说着昔日的万千气象。兵洞中的古文物遗留甚少,幽深的隧道,阴森袭人,行走其里,寒意透骨。而这种简约并没减弱当时战争的惊心动魄。由此,这草草的简约,正是恰到好处。

  黄河古渡的深意,一时半会无法尽叙。青天之下,那潜伏在茫茫沙丘下的生命,正在蓄集着力量,或许在某个月落日出之际,便赫然复活。

  黄河的水滔滔不息,人类命运的归宿是个永恒的谜题,可能永远得不到答案。而在阳光下粼粼的河水波光,不停复制着我联篇浮想。

  • 关于音乐的文章
  • 风中的向日葵
  • 丁香花开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