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6 admin
罗衣何飘飘
------献礼伟大祖国70华诞
拉开衣柜门,一排漂亮的衣服赫然展现在我的面前。各种款式,各种花色,各种材质,薄厚不一。四时交替,更换无虞。我从散发着淡淡香气的衣橱里选出一件裙装,穿在身上,美美地走出家门。
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微风拂过,吹动起我的裙裾,突然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也是这样的阳光,也是一样的微风拂过。校园里,有个小女孩借着那阵微风,更起劲地打转,把那美丽的花裙子,转成了一个个饱满的帆。
那是小女孩第一次穿花裙子,那时小女孩11岁。
那个小女孩就是我。
我小时候生活在只有20几户人家的小乡村,贫穷一直陪伴我们。那时计划生育政策还没有实施,每家每户的人口都不少。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而言,穿衣吃饭是最基本的需要,这一点也没错。因为不管哪个年代,衣食住行总是大事。
而这“衣”又位列四件大事之首。我们不比原始人,拣几片树叶,用草绳穿起来,就是一件裙子,然后就可以自由行走在部落里。而我们现代文明之下的人类,总不能再用树叶遮羞,更何况我们家乡的树叶也不能堪此重任。然而,解决家里人口的穿衣问题,我们也有我们的办法,那就是: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小给老三。
记得姐姐的衣裤穿小了,妈就会从线笸箩里,拿出剪刀和针线,坐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改做成一件“新”的。第二天,“新”衣服穿在我的身上,一定刚好合适。要知道,这些年下来,像这样的衣服,妈不知道已经改做过多少件,真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
那时,我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我们才有好东西吃,而且还能穿上一件真正的新衣服。我不知道,父母用怎样的办法换来我们这些孩子的新衣服,我只记得,过年那天午饭过后,妈从家里唯一的大柜子里拿出我的新衣服,帮我穿在身上。还有一双新鞋子,那新鞋子是用花布条拼接成的,五颜六色,非常好看。那时候的我,实在是太小了,一点也不懂得,这样的一双鞋子,妈要多久才能把它缝好。更是从来都不曾留意,原来这窄窄的花布条,妈都不舍得丢掉。我只顾开心地跑到外面,和小伙伴们疯玩儿。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小山村,迎来历史性的大变革。人民公社解散了,人们开始在自己家的土地上播种希望,收获大地馈赠的丰盈。很快,我们的日子有了改观,姐姐们也长大了。二姐心又灵手又巧,她好像什么都会,绣花,裁剪,做鞋,还会使用缝纫机。家里有了一台缝纫机,母亲的针线活可就省去大半了。二姐一边唱着歌儿,一边踩着缝纫机的脚踏板,我看见,那机器的黑色传送带在快乐地转。随着机器的缝针一上一下,飞速地起落,两块布片就被紧紧地缝合,只留下一条笔直的线痕。
然而,改革初期,家乡的布匹供应数量还非常有限。这种情况下,每当供销社来一批布料,全乡的人们都争相购买。回来自己动手或找邻居剪裁,然后用缝纫机做成需要换季的衣裤。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听说供销社进来一批带水纹的花布,不少人家都在给小女孩做裙子。不知道大姐从哪里得到这个消息,她赶紧和二姐一起到离家十五里远的供销社买来布料,给我做了那件漂亮的花裙子。第二天,我穿上这条花裙子参加儿童节表演,微风拂过,花裙子上的水波起起伏伏,我的心里比那波纹还要美!要知道,那是一个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认知的小女孩,第一次穿女孩们最爱的裙装,那年我11岁。
几年后,国有供销社相继解体,随之,大大小小的个体商铺层出不穷。缝纫机当然逐渐退出了舞台,因为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买到自己心仪的成品衣服,而且花样,色彩都远远超出人们以前的想像。
如今,随着国家的强盛,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越来越自由。在“穿衣”这件大事上,我们不仅可以选择普通消费,还可以选择高档品牌。旧时的罗纨,早已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如果你稍加留意,不管是城市的街道里,还是乡村的小路上,经常会见到装扮入时的女人们,她们三五成伴,衣飘袂动,轻语浅笑着,走在灿烂的阳光里。
附
作者:姚鸿飞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人。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