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第二章 苦难岁月

 2021-12-06    admin

  我的母亲第二章苦难岁月  (题记:本章记述了母亲在旧社会的苦难生活。文章联系1927--1930年陕西省三年大饥荒,以及1921--1931年发生在安康的军伐、土匪割据战争。回顾了当年大同、恒口一带遭遇兵匪抢劫即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历史。) 我的母亲   第二章苦难岁月  王福荣  听母亲生前讲,母亲14岁那年,在媒婆的介绍下,我婆、父亲等把母亲从外婆家接到了王家。外公外婆家原址在安康县溢河公社(现为恒口示范区),汉(中)-白(河)公路以北,过去小地名叫张湾村。是大同乃至恒口川道的中心地带,即白菜心。可是,在那黑暗的旧社会,农民生活特别的困难,水田因没有水只能种旱,人民过着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的生活,就连做饭烧柴都很困难。  外公外婆有3女1儿,母亲为老大,舅为老幺,还有二姨、三姨。外公外婆勤劳吃苦,起早贪黑,每年租地主家土地耕种。外婆还纺线、织布、做鞋,给地主家洗衣服等维持生活。听母亲说:早些年,恒口、大同一带是“丝绸之乡”。外公外婆家也请过把式、徒弟,抽丝、织绸、纺线,做过丝绸、织布生意。但是,自然灾害及兵匪之患接踵而至,老百姓哪能过得上安稳的日子呢?据《陕西省志》记载,1927—1930年,陕西省连续三年大灾,全省92县无一县不受灾,受灾人口650万人,死亡250万人,逃荒40余万人,卖儿卖女达30多万人。其中关中地区尤为严重,有极少数地方发生了人吃人的惨象。大旱之后,陕北鼠疫大流行,夺去了20多万人性命,关中、陕南冰雹、皇虫、霍乱大流行,夺去了10多万人的性命……  1929年9月,国民政府“全国赈灾委员会”派出以回杰生为代表的“西北灾情视察团”赴陕,他视察灾情后,所到之处惨不忍睹,他主动留下,向全国各大媒体发出通电,呼吁全国人民震救陕西受难同胞。现摘其中电报一封,1929年12月1日电文如下:[1]  上海日报公(工)会,南京复旦社,天津《大公报》,北平《益世报》,前外茶儿胡同十四号马芷庠先生均鉴:关中友重各县,除渭滨滩地稍有收获外,余皆秋收毫无,麦多未种。行其野田地荒芜,蓬蒿没颈。草丛中不时发见(现)破烂衣服与零乱骸骨,盖未经掩埋已被禽兽啄食净尽之路毙也!入其村但见室多泥门堵窗,无人居住,盖自入春以来,饿毙者先后相继,多至绝户。村人埋不胜埋,只泥堵其窗户,希图苟安于一时,以致近日各县疫病流行,死亡枕藉。传染既易,死者益多,尤以省西之眉县、乾县、礼泉、武功、扶风等县,渭北之大荔、蒲城、澄城、合阳、三原、泾阳等为最甚。现天仍亢旱(久旱不雨),洼地麦苗且日已枯死,滨水之区亦尘(呈)深尺许、高原更可想见。且入秋以来、陕南兴、汉所属共五县,亦迭遭水、旱、蝗、雹、匪各灾,日加惨重。灾民除采自树皮草根水之浮萍外,并有掘食一种白土,俗名“观音粉(土)”者。食用既久,往往腹中结成石块,膨胀以死,灾情如此、中外善士若不设法救济、全陕将不免有绝人之患。王淡如、蔡雄霆叩东。  据《安康县志》记载:民国十七年(1928),自春至秋,滴雨未沾,井泉涸竭,多年老树大半枯萎,收成不到二成。陕南各属更以历年捐派过重告罄,人民无钱买粮,树皮草根采掘已尽,赤野千里,村多赤身枯槁,遍野苍凉。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我看到成千的儿童由于饥饿而奄奄待毙,这场饥荒最后夺去了500多万人的生命!那是我一生中觉醒的转捩点;我后来经历了许多战争、贫穷、暴力和革命,但这一直是最使我震惊的经历…”[2]  这次陕西大灾难持续了3年之久,开始是持续的大旱,后又连续暴发了瘟疫、蝗虫、洪水、冰雹等灾害,可以说是陕西惨绝人寰的大灾难。母亲说:天灾无情,她们吃草根、树皮,还吃“关音粉(土)”,那时,我舅还没出生,一家5口总算从死亡线上生还过来。但最为痛心的是,两次兵匪之患直接把外公外婆家彻底抢穷了。一家人,住在1间毛草庵里,已经到了舀水揭不开锅的窘境。母亲说:抢劫老百姓的队伍名子叫猴子军,穿着五颜六色的着装,走到哪里抢到哪里,见什么就抢什么。据查《安康县志》记载,民国十年(1921),在母亲刚出生不久,陕西督军冯玉祥,命其第七师师长吴新田率兵进占陕南安康。陕南镇守使张宝麟不从,自称“西北自治后援军”。以陈树藩[3]为司令,分兵拒关,屡遭失败,退至四川,吴新田率部一举占据安康城。民国十一年(1922)四月二十九日,陈树藩乘机率部万余人,编为6支大队,分兵两路由川入陕到达安康,又与吴新田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斗。战斗波及石泉、汉阴、汉滨,沿途经过恒口、大同,而且大同的鲁秦侠[4]也参与了驱吴的战斗。很有可能就在此间,外公外婆等沿途百姓均遭遇这批军伐的抢劫。再就是民国二十年(1931)二月,母亲12岁的时候。张鸿远(又叫张飞生)任安康专区绥靖司令,聚集旧部,收编民团、土匪、杂牌武装一万多人,率部进城。安康驻军日增,兵匪一家,苛捐杂税有增无减。张鸿远加收烟土保运费,公开贩卖鸦片;开设“兴源银号”,自制钱币,设“农村信用合作社”。恒口、大同沿线百姓很难逃脱被这帮兵匪队伍抢劫的命运。 苦难岁月  母亲曾经说:她到王家以后,因缺吃少喝,人瘦个矮,当时,她做饭、切菜还要搭板凳,站在凳子上做,不然胳膊短,够不上案板、端不起锅盖。我父亲当时有4弟兄,1个姑,加上,爷、婆和母亲,一家共8口人,一天光做几顿饭都忙还过来。洗红苕、做饭、炒菜、洗碗等天天做。几年过后,我姑也出嫁了,那一年,我婆突发偏头火,家里没钱看病,不几天,眼睛就看不见了,家务活全落在母亲一人身上。母亲从早忙到晚,每天既要做饭,还要给全家人缝、补、洗、洚,为贴补生活,母亲晚上还要陪着我婆、我太婆纺线、织布,每天晚上不纺半斤棉花线,是不允许睡觉的,要是打盹或完不成任务,还经常挨打挨骂。我婆眼睛瞎了以后,缝洗衣服、做鞋、做饭都很困难,一下子变成了个残废,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母亲帮忙,加之,心里上的变化。比如,有时候母亲外出去小河洗衣服、洗菜、洗红苕等,若回来晚一会,我婆就找茬骂人;有时候什么东西找不着了,她也骂人,对母亲的意见越来大。母亲事情多,一天忙的不可开交,又挨打挨骂。有一天,母亲顶了几句嘴,我婆又吵又闹,我爷从后山坡上劳动回来,当看见娘母两吵架火冒三丈,不问青红皂白,顺手拿着一根棒子,打在母亲的腿上,当下把母亲腿打断了。我的母亲呀,您遭遇如此大的伤害,不知痛了多少个白天、黑夜?母亲遭遇如此大的伤害,可是,母亲生前从来没有对我们讲过。也是在最近几天,我跟大姐提说要写一点回忆母亲的往事,她才说出了此事的经过。听大姐说,还是我姑从杨家营那边请了一个中草药医生,给母亲敷了十几副中草药,在床上坐了3、4个月,才慢慢恢复走路。  在那万恶的旧社会,尤其是和母亲一样的中国妇女被封建枷锁死死地束缚着,没有尊严、没有人格、没有自由,只能在家庭中忍气吞声,当牛做马,遵从所谓“三从四德”[5]的信条。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11月27日,安康县解放。人民欢心鼓舞,母亲获得了新的生活。母亲白天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晚上,参加识字班。广大人民群众大生产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除了开展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诉苦会外,土地归集体所有,全体社员晚上打着马灯修田造地。18岁以上男女社员都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民主选举生产小队、大队的当家人、妇女主任、民兵连长等。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及统治制度,中国人民彻底获得了解放和自由。母亲生前经常说: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党的恩情深。是共产党和毛主席把我们穷苦人从苦海里救了出来。 苦难岁月  注释:  1、2《民国十八年大旱—一场几欲让陕西人亡种的大饥荒》转自黑骏马de世界的博客,由INXIAN搜集整理。  3.陈树藩(1885~1949)  字伯森(伯生),安康县王彪店人。1911年,武昌起义前夕加入同盟会,后参加秦陇复汉军,在礼泉与清军作战有功,代任陕西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1914年,陈树藩以追剿白郎起义军,拜靠北洋军阀陆建章,升任陕北镇守使兼渭北“剿匪”总司令,后被袁世凯嘉封为男爵,取得督陕实权。1916年,段祺瑞执政,陈树藩督理陕西军务兼民政长(省长)。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东组织军政府,宣布护法,陕西革命党人响应护法,12月成立靖国军,与陈树藩展开激烈的斗争。陈树藩又为巩固其在陕西的统治,以省长为条件,勾结豫西土匪刘镇华,又陆续邀集奉军、川军、晋军、绥远军,引狼入室,共同对付靖国军,战事持续四年零五个月,祸及全陕。为扩充军需,预征田赋,大开烟禁,杀害革命人士。1920年,段祺瑞垮台,陈树藩败于靖国军,转投张作霖未逞。1921年7月,被直系掌权的北洋政府免职,率卫队百余人亡命汉中,继又逃奔四川。1922年,纠集余部反扑陕西失败,自此,靠其搜刮民脂民膏在津沪杭置得地产,居天津公寓,开永盛钱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只身逃离天津到四川成都。蒋介石派人送来聘书和200元法币,陈收钱退聘,上了峨眉山。在给友人书中说:“峨眉自囚,忏悔罪孽,佛前祈祷,为众生消灾”。抗战胜利后,到杭州寓所隐居。蒋介石全面发动内战,陈曾上书劝阻。乃至李宗仁代总统,陈又托人捎信给于右任。劝于参加国共和谈。1949年11月卒于杭州。  4.鲁秦侠(1898~1979)  安康县大同乡人,毕业于高级中学和陕西陆军讲武堂。在陈树藩部任排、连、营、团长,1930年4月受陕鄂边防军总司令张丹屏之令,任指挥,联络民团围安康城三月不克。后在张鸿远部任支队长、陕西警备二旅六团团长等职。1935年,在洋县曾同红二十五军程子华、徐海东部作战,几乎被俘。1936年12月回家省亲,适值西安事变爆发,因与杨虎城有联系,被派驻安康的中央军肖之楚拘押三月,事变后获释。1937年“七·七”事变后,应友人李益亭之约,赴晋南组织“抗日游击队”,参加中条山战役,脚负伤回乡治疗留家。1942年12月至1946年出任安康千工堰水利会长。1943年加入国民党,曾任县党部执行委员,参加“勘乱”小组。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后,安康专员李静谟欲掌握地方武装,巩固国民党政权,委任鲁秦侠为保安副司令,安康自卫副总队长和自卫团长。鲁秦侠以“乡官带乡兵,乡兵拿乡枪,官不离乡、兵不离枪”为条件就任。1949年,同年9月,鲁秦侠就任安康县县长。11月派人向驻平利的解放军报告,请求解放军秘密派干部来安具体协商起义。11月24日,国民党第98军撤退,自卫团以执行调防为名,按解放军的意图,镇压企图抢劫破坏的散兵游勇和扰乱分子,维护城市秩序,于11月27日率领自卫团宣布起义,组织群众欢迎解放军入城,所属官兵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五十五师一六五团,被任命为安康市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1950年在西安经韩兆鹗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担任省政协委员。1950年3月至1952年6月在关中和陕南南郑县参加土地改革,1952年8月调泾惠渠管理局任副局长,1979年去世。  5.“三从四德”: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请关注待续:(三)平凡生活

  • 用我一执之念,换你三寸日光
  • 风过无痕
  • 勇敢走过生命和爱的尽头

原文链接:我的母亲 第二章 苦难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