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6 admin
美是生活
——以张家界景点桥为例
作者:邓薇
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自己关于美的定义,其完整表述为:“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怒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张图。这是我本次元旦在张家界黄龙洞景区游览所拍下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图片上呈现的色彩之美,洞中所观的桥更是充满了浪漫气息。在黄龙洞景区游览过程中,定海神针和龙王宝座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于是我不由地将电视剧《西游记》里的龙王背景代入黄龙洞景区。当坐着游船曲折前行,眼前突然闪现出一座“约会桥”的时候,我不由地不禁一惊,这仿佛是在《西游记》或者说已知观念中所未有的。犹记得,当时是刚考完中国古代文学,“忍顾鹊桥归路”的诗句还在脑中徘徊,眼前突然闪现出类似牛郎织女的“约会桥”,不禁让我再一次想到了牛郎织女鹊桥约会的浪漫场景。豁然开朗:原来约会无处不在,人类聚集之处都有呀。在游览张家界大峡谷时,我也发现了一座类似的桥,只是规模没有这般大。原来,对爱与对美的追求,是古往今来人的追求,凡是人类活动聚集之处,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处均有。在这次游览中,我不仅发现了许多美的东西,也发现许多美的现象是与人类生活、我们所理解的生活和显示出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一致性的。
“美是生活”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三个层面:第一,美是生活;第二,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就是美的。第三,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即在说明美就是生活本身,美是客观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的。他所说的生活,是兼带理想性的生活,是“应当如此的生活”。生活中并非一切事物都美,也并非一切生活方式都美。他特别强调美的生活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活,人是生活的核心,最高的美只能在人身上显示出来。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在灯光配饰和“约会桥”的画面中,感受到美,感受到浪漫气息,想象到在这环境下古人、古神话主角约会的场景。我们不由自主地会将人类代入眼前之美景,联想到我们所理解的或是想起约会时男欢女爱地浪漫场景。这是对三个层面的具体分析。
为什么美是生活呢?车尔尼雪夫斯基是这样解释的:“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而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也即能引起人们感到可爱和愉悦的,也就是美的。世界上是什么使我们感到可爱的呢?那当然是生活。凡是人感到美的事物,无不与生活有关;美,也只有生活中才有。
在这里悄悄代入第二张照片,只作“艺术美,生活化”这一补充观点的论证。
这张图是张家界玻璃桥的宏观大景,其下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行走在其上,所看到的壮观之感,足以想象。不过,不得不提一句,悬崖峭壁的色彩不由让人想起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只是吟不出几句应景的诗句,罢了。事实上,玻璃桥作为一种艺术呈现在人们眼前,供人们观赏与体验就是一种艺术生活化的体现,也诠释了“美是生活”这一观点。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所见的最美但是也是最戳我痛点的一个场面。那就是,游客中有两个极其帅气的高个子男生,他们背着各自的女朋友在这上面奔跑着前进,女孩们的笑容尤其美,也尤其勾起我的伤心。这也正是画面太美的缘故,只是每个人不一样所以面对美景的情感状态不一样,就比如,当时,那两对情侣旁边的旅客都发出了嬉笑声,十分欢乐。回归正题,这座玻璃桥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艺术。当然,它现在已是张家界旅行的打卡点,其艺术的呈现以及艺术价值的充分体现都与人类活动紧密联系,所以,艺术美是生活美的体现。真正的最高的美,正是人在现实世界中所遇到的美,而不是艺术创造的美。
总结,美是生活,美的东西之所以为人所宝贵,就在于它能够显示人所喜爱的应当如此的生活。我们要相信现实中存在着美,现实中的美足够真实感人,。带着这种信念,去发掘生活中更多更多的美吧。
汉语言文学1902班 邓薇 201912020212
[参考文献]
[1]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P6—8页
[2]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P3页
[3]《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五卷,三联书店1984年版,P302页
[4]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P44页
[5]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P5—6页
[6]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P100页
[7]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4-5.
[8]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87、131.
[9]周小仪.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消费文化[A].陶东风等.文化研究(第三辑)[C].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213.
[10]杰姆逊.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62.Shiyi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94.
[11]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原文链接:美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