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人杂志:回眸你六载同行的脚步

 2021-08-30    admin  

【卷首语】

回眸你六载同行的脚步

文/安频

稻穗涌浪、荷花飘香的七月,墨渍未干的总第六十六期《监利人》,又与读者见面了。说这是编辑部全体同仁一种情感的安妥,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每每出刊一期,大家的心都像尽了一份责任。感谢读者们的支持与陪伴。

《监利人》刊物此期出刊,恰恰是两个“六”——创刊六年,六十六期,六六大顺,多么好的彩头!

六年时间不长,弹指一挥间,却是瞬间无限延伸的永恒。

六年时间,不算短暂,各色人、事、物,华丽登场,却是如烟花般绚烂或恣意生长。

六年时间,很多的开始,很多的结束,很多的绚烂班驳,很多的起伏沉落,很多的日月凋零与辉煌激情。

此刻,回顾杂志走过的历程,我们突然感觉,想要说点什么。一念既起,思绪倾泻而出,内心充盈着汹涌的激情,迫切地渴望倾诉表达。

情不自禁,我拿出一本《监利人》创刊号。铜版纸加膜,设计精美的彩色封面,蓝宝石般的天空上,悬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月,下面是雄伟的荆岳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天堑通途,大桥的这一头,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那就是监利……

我的思绪,沿着这浩渺无穷的长江顺流而东,六年的时空不难穿越,来到了九省通衢的武汉。还是2011年的7月3日,在武昌“好苑•新海天”大酒店一间会议室里,一条印制“监利(武汉)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刊《监利人》首发式”大红的横幅,昭示着这个不平凡的好日子。以在汉各界监利籍名流为主体的的文化人,他们手捧刚刚从印刷厂运来的《监利人》创刊号,看着这么一份真正属于监利人“自己”的刊物,翻动着书页,评点着图文,人人脸上都喜形于色。“联谊在汉监利乡亲,报道监利名流业绩,搭建互利共赢平台,服务监利经济发展”——心怀此等夙愿,难忘监利、难忘乡情的编辑部的一套班子,烈日酷暑何所惧,采访编撰不辞劳,便有了这么一份蕴含着无限生命力的《监利人》创刊号。

俗话说“有小不愁大”,苍天大树,本来就始于幼苗。创刊号之后,接踵而来的是总第2期,总第3期,总第4期……其中不乏特刊,专刊,特大号刊,一直到刚刚递给您的2017年第8期(总第66期)。在我们编辑部的书柜里,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这一摞又一摞的《监利人》上,书柜都有些不胜其重了。切莫以为她们其貌不扬,对于我们,那是记忆,是责任,是梦想,就这样沉甸甸的堆积着……

创刊六年来,《监利人》为促进监利经济发展,展示监利游子风采,抒发乡思乡情,回溯监利历史文化,演绎监利民俗风情,亮出家乡风味特产之牌……我们一直乐此不倦地捧出一份又一份《监利人》,说是精神大餐,似乎有自吹自的嫌疑;说是心灵鸡汤,又有点小资情调。那么,将其喻为文化生活的营养品,应该是可以的吧?

如若不信,请您看看我选的这两幅图像吧。这一幅是在一个农家新楼的堂屋里,几位留守老人,刚刚把孙儿孙女们送上学校的校车,就拿起村干部送来的几本《监利人》翻看起来。这个老头的眼睛有点不好使吧,眯缝着眼却看得那么入神;而那位老人,从他抖动的胡须,似乎听到了他那大声的读书声。再看这幅图像,渔舟刚靠岸,船舱里的大小鱼儿还在活蹦乱跳,头上的斗笠,身上的防水裤,一身行头来不及卸下,几个渔民就拿起《监利人》读个不停。看着这浓郁乡情的书册,嘴角漾开了欣喜的笑纹……

六载风雨兼程,我们与读者一路同行,绝非易事,需要多少人为之付出许多汗水和心血。而很多作者还珍藏着曾经发表过自己文章的那一期刊物,还常常谈起当年在《监利人》上发表文章的激动和喜悦。

还是这几句老话:我们要珍惜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这六周年里,不少的监利老乡们为这本杂志做出了贡献,特别要感谢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这本杂志的作者与读者,没有他们,杂志是不可能生存下去。当然还得寄予一点希望。希望杂志能与监利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相融合,囊括监利经济文化,再现监利风雨变幻,增添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鲜活图文。编辑部本身要实行激励机制,让整个杂志运作充满活力,把编辑们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形成如火如荼之势,获得更高的知名度,以飨我们的上帝——读者!

而对于办刊经费筹措的困难,这个首当其冲的老生常谈,我们既然已在老虎背上,就得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哪里能够轻言放弃呢?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