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0 admin
作家简介:白国光,包头市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诗词协会会员。诗歌散文等作品入选《黄河》《中国冶金文学》《延河》《长安风诗选》《中国诗歌报》《大西北诗人》《六盘山》《包头晚报》,包钢《铁花》等刊物及网络微信平台。并多次获奖和入选多种文集。
成都之文殊院
白国光
文殊院,历经风雨千年存诉沧桑;文殊院,走过春秋百褶坦然幽静。
秋日,悄然走进这座千年古刹。
文殊院是一片远离红尘的净土。在这里,游人走进古刹,瞻仰庄严佛仪焚香顶礼,参悟自身心性,祛除诸多烦恼获得平静的愉悦;在这里,游客也可以漫步林间小憩松下或登高望远临风高歌,尽情领略感悟休闲的乐趣。
早有所闻多时,今日慕名而来。
文殊院,多少沉淀的灵气,更让人醉心不已,也许人间再没有这样的幽静。
成都文殊院坐落于成都市青羊区人民中路三段文殊院街。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寺庙。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四川省、成都市佛教协会驻地,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
一扇窗,一个台阶,都有岁月侵蚀的疤痕;一片瓦,一斑青苔,都是历史雕刻的印记。
据史料记载,文殊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7年)。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
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寺毁。宣宗即位(847年)修复,历800余年与世并存。宋代仍称信相寺。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建筑俱焚,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清顺治元年(1644年)全毁。
清朝康熙20年(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寇,苦行修持,数年之间行著四方,声名远扬。
康熙36年至康熙45年(1697年-1706年),官绅军民捐资重修寺庙,嘉庆、道光年间,文殊院方丈本圆法师又采办了82根石柱,改建、扩建主要殿堂,形成了现今的规模。近代,文殊院香火兴盛。
这里既没有迷漫流离的风韵,也没有往昔凄凉的烟火;
这里暨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也没有繁华闹市的嘈杂。
这里有,尽显千年古刹的风范;这里有,竖立百字碑文的魅力。
文殊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2亩,全院共有房舍190余间。进大门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土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与东西两侧的钟楼、斋堂、廊房等建筑浑然一体,庄严肃穆,古朴宽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各殿堂之间有长廊密柱相连结,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
房舍多为木石结构,柱础石琢磨精细;柱上斗拱雕饰玲珑。六重正殿依次正对山门的中轴线上。各殿镂空窗花式样繁多、精巧,堪称国内佛寺之冠。
聆听,鼓一声,磬一声,木鱼一声,佛号一声。
文殊院文物荟萃,宝物众多。内有钢铁铸造,有脱纱、木雕,有石刻、泥塑,造型各异十分丰富。从年代而论,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间铁铸戒神,更有清代青铜铸像,还有缅甸玉佛,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寺内还珍藏明清以来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玄奘法师头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华严经》《楞严经》和《法华经》等经书)等佛教文物。
1997年,文殊院第十七代方丈宽霖老和尚在寺内中轴线最后修建文殊阁,占地一千平方米,由第一层“空林讲堂”、第二层空林佛教图书馆及第三层万佛殿构成。
寺内还建有钟鼓楼、祖堂、准提殿、圆通殿、玉佛殿、三圣殿、五观堂等殿堂。上世纪80年代,宽霖老和尚发愿建造了千佛和平塔,祈求世界和平;放生池、东西花园也让寺院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不仅是修行者的圣地,也成为寺院周围老百姓的休闲场所。
藏经楼还珍藏着宋代墨龙、明清时期破山、丈雪的书法、碧眼、竹禅的绘画以及书法家何绍基、郑板桥、张大千、丰子恺等人的书画作品。
文殊院,经多次进行修葺、粉绘,增种上千株银杏、香樟、梅花、玉兰等花木,又增设了茶座和极有特色的素餐馆“香斋堂”,使之成为人们非常喜爱的佛事、游览场所。
文殊院,这座千年古刹,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感十足的勃勃生机,让人震撼并流连忘返。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