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存散文随笔创作研讨会”在枣庄学院举行

 2021-09-02    admin  

“张伯存散文随笔创作研讨会”在枣庄学院举行

  《道德经》《论语》及《孙子兵法》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 尽管每部经典不过5000来字,但其中闪烁的光芒与智慧,却非今人可及。古人生活简朴,对人生、对社会作了全身心的深刻思考,而在这个日益变化的当代,人们去深入读书思考的,却越来越少。

  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了呢?

  6月24日上午,由枣庄学院、枣庄市文联主办,枣庄学院文学院、枣庄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张伯存散文随笔创作研讨会”在枣庄学院举行。

  此次研讨会不仅得到了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书法家协会、枣庄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枣庄市作家协会、枣庄书画学会等的支持,还得到了美国孔子基金会、韩国书艺作家协会的支持,纷纷发来贺信,祝贺张伯存院长著作《青灯的趣味》成功发行。

“张伯存散文随笔创作研讨会”在枣庄学院举行

  枣庄学院副院长明清河,省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陈文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王延亮,美国安桥集团总裁安全忠,韩国书艺协会副会长、市政协常委张切易,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简默,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健强,文化学者牛飞雁,枣庄书画学会秘书长赵士存等文化艺术届知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张伯存散文随笔创作研讨会”在枣庄学院举行

“张伯存散文随笔创作研讨会”在枣庄学院举行

  研讨会上,各位嘉宾、专家学者围绕《青灯的趣味》一书的艺术成就畅所欲言,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陈文东说:“《青灯的趣味》很有味道,即便放在山东当下的散文创作中也是比较独特的存在,典型的学者散文,体现出枣庄文学界有了新收获、新成果。”

“张伯存散文随笔创作研讨会”在枣庄学院举行

  枣庄学院文学院副教授顾玮说:“《青灯的趣味》 是张伯存教授历年‘性情文章’的结集,属于地道的文化随笔,既有思想内核、人文精神,又文采斐然,笔法圆融。这些活泼文字‘古香袭 人’,透露出强烈的‘学者的文人气质’,具有儒雅、散淡的中和之美。作者以诗性的日常语言谈天说地,将大量的文人轶事有序编织于一篇篇散文中,张弛有度,左右逢源,跌宕生姿。”

“张伯存散文随笔创作研讨会”在枣庄学院举行

“张伯存散文随笔创作研讨会”在枣庄学院举行

“张伯存散文随笔创作研讨会”在枣庄学院举行

  《青灯的趣味》是张伯存历年“性情文章”的结集,所收文章主要集中在近现代文人的传统精神领域,旨在回望民国人物风貌,呈现中国文章趣味。作者的学术随笔葆有“性情的温润”,谈古砖,谈印章,谈笺纸,谈尺牍,追想先人高致;下笔谨严,无一字无来历,同时不忘以专业学者的视角对笔下事物加以关照,勾沉史料,梳理法脉。

“张伯存散文随笔创作研讨会”在枣庄学院举行

  张伯存说:“这是一册随笔集,这本小书对我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收入集子里的文章时间跨度近20年,最早的一篇是我刚读硕士时写出的,也是我第一篇公开发表的评论文章。与此前出版的几本书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这是一些‘性情文章’的结集。”

“张伯存散文随笔创作研讨会”在枣庄学院举行

  作者简介:

  张伯存,男,1968年生,200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人员,现任枣庄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学转向与社会转型研究”、“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文学的‘历史连续性’研究”,获得省级奖励多项,出版《文化症候与文学精神》《当代文学与大众文化中的男性气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学转向与社会转型研究》(合著)等著作。在《读书》《天涯》《鲁迅研究月刊》《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当代文坛》《艺术评论》《文艺评论》《扬子江评论》《山东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60篇。

  采写 胡秀萍

  编排:赵子瑶 ?田园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