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3 admin
评剧艺术在唐山、芦台、汉沽一带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这里几乎村村有剧团,人人能唱上两口儿。
那是一次群众文化活动的高潮时期,蔡家堡人组织的文化活动不只是"渔民飞镲"和"秃子会"的花会表演名声在外,"蔡家堡评戏团"的表演也深受当地人的喜欢,并留下了许多趣事。
当年,蔡家堡人由村民组成了业余评剧团,他们用过去"景忠山护海娘娘会"的会服改成评剧戏服,主演评剧传统曲目《刘巧儿》。因为大家是自娱自乐式的表演,唱一场戏中同一个角色有时由两或三四人分别扮演,时常会闹出许多笑话。
有一次,先由一位身材高挑、模样俊俏的大姑娘上台扮演"刘巧儿",她的一段精彩演唱赢得了满堂彩。接下来替换上台的是一位个子不高、其貌不扬的小媳妇扮演"刘巧儿"。巨大的反差也许是组织者的"巧妙"安排,大家也喜欢这种幽默的喜剧效果。按照乡俗,村中叔嫂辈分的人之间可以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虽然她的唱功不错,可是场下的那些小叔子们借题发挥的倒彩让她难以招架。"刘巧儿"羞红了脸,忘了后边的台词,只好"灰溜溜"地退下了戏台。站在一旁扮演赵柱儿的男演员见自己一个人"晾"在了台上,这戏没法演了,他来了一句:"刘巧儿走,我也走"。如此"借驴下坡"式的笑话,引起台下哄然大笑。
后来,村里人常用这件事调侃,当有人要借机离开,就会有人说:"蔡(家)堡(人)唱刘巧儿——你走我也走",成了一句现在还在村民中流传的歇后语。
无独有偶。相邻渔村大神堂当年也有评戏团,也闹过笑话。大神堂评剧团当年主演的曲目《铡美案》。一次,一位叫姜老二的演员扮演包公,他上台时忘了戴乌纱帽。台下的观众见他这样的打扮,逗得大家前仰后合,善意的玩笑和喝起的倒彩使现场的气氛异常火爆,姜老二终于发现自己忘了戴帽子。他灵机一动,来了一段唱白:"今日妖风大,吹跑了我的官纱(帽)。"然后,他回身对着幕后接着唱"王朝、马汉,赶紧回去拿!"。他机智且滑稽的表演又赢来了台下的阵阵喝彩。从那以后,大神堂人有了一句歇后语,即当要让人回家去取什么东西时,人们常会说"姜老二唱包公——赶紧回去拿"。
如出一辙,丰南县的黑沿子村是与大神堂村相邻不远的渔村,当年他们村也有评剧团,主演曲目《沙家浜》,同样闹过笑话。
黑沿子村评剧团里有一位演员叫郑义,麻子脸细高挑儿其貌不扬,但他有一副好嗓子。俗话说"一白遮九丑",凭着他出色的嗓音不久就唱到了主角的位置。郑义不只是嗓子好,头脑也相当的聪明。
在一个雷雨季节的晚上,剧团安排郑义唱郭建光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因为郑义犯了感冒,头痛得厉害并且迷迷糊糊的,本不想上台,无奈没有人救场,他只好带病坚持演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后,他把开场白"暴风雨来了"这句台词忘了,一时急得直跺脚,当抬眼看到夜空中的云缕,倏地来了灵感,喊出了"上来天头了!"台下一阵短暂的沉寂,等大家回过味来,不惜拍痛了手掌欢呼起来。人们不知道他是忘了台词,还以为是他的幽默发挥,原来这句话是当地的方言,是暴风雨将来了的意思。从那以后,黑沿子村多了一条歇后语:当要耍暴天(暴风雨)或有人要发脾气时,人们常会说"郑义唱《沙家浜》——上来天头了"。
现在,当我走访那些六、七十岁以上的渔村老人时,他们对这些由当年群众文化活动中产生的歇后语还在津津乐道,表情中无不流露着对那段时光的留恋。渔村戏事。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