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3 admin
人世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带上心爱的人周游世界。
如果你想到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等西欧国家,以及奥地利、捷克、波兰等中东欧国家漫游,在漫长的旅行当中,如何让自己或心爱的人的增添些许诗意,《证词与眷恋》将是是你的最佳选择。
《证词与眷恋》系当代中国杰出的抒情诗人、”飞行诗人“太阿的又一超级巨作,被誉为“诗与远方的经典读本”、“中国第一部探究世界的心灵史诗”,即将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著名诗人、评论家孙文波、臧棣、陈先发、敬文东、赵卡等联袂推荐。
《证词与眷恋》将为你开启美妙的诗性之旅。
后记:漫游之后,或曰献给蚩尤
太阿
《证词与眷恋——一个苗的远征I》整理完成时,正值一个如春天般温暖的冬夜,时间逼近凌晨,元旦已过,春节将至,空气中开始散发出年的味道。回想这部诗稿,跨越了六年之久,我想起约瑟夫·布罗茨基的一篇文章:《旅行之后,或曰献给脊椎》,我立即给这篇后记取了如上标题。
这些年来我在旅行吗?不!我很讨厌“旅行”这个词,尤其对于我的诗来说,我更喜欢用“漫游”这个词。走过许多国家,我多以自驾、自助的方式进行,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历史、城市、宗教、人物、风俗与诗歌,当然我对美好的自然与食物也十分向往。只有漫游才能真切地了解并爱上这一切;只有漫游才能找到对话、争论、交锋的时间与地点。无论漫游如何开始,它们的结局总是相同:不同于约瑟夫.布罗茨基,我总会在酒店或汽车旅馆激动地记下一些词、句子,甚至完整地写成一首诗,然后继续往前走,直到回到家、故乡、祖国;然后完整地把诗写出来,然后搁在一边,等上几个月或几年再翻动它,略作修改润色。这个时候的我十分愉悦,好像又重新踏上路途。诗对我而言,除了抵抗无趣与死亡之外,也抵抗着遗忘。
为什么献给蚩尤?在我的第三部诗集《飞行记》后记中我曾说:“因为我至少拥有八分之一的苗族血统,这使我更乐于以一个‘少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蚩尤作为苗族的始祖(与炎帝、黄帝一起为中华民族三大始祖),死后化作邓林(枫树),其子孙流散四方。蚩尤,一个失败的英雄,同样创造了伟大的文明和传统。在全球化的今天,许多民族的语言、文化、传统消失殆尽(苗族就丧失了文字),文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反全球化浪潮越来越声势浩大的原因。献给蚩尤,就是向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传统和文明致敬。如果非要问我生存在哪种阴影下,那就是蚩尤。
但我毕竟致力于做一个诗人,而非政治家、哲学家等,那么在诗歌的座标系中,我在哪里?这是一个值得一生去探索实践的问题。一个苗独自远征,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漫游,也是我进入自己的内心王国的探险,这内心王国也即我作为一个少数的历史与背影。“使过去的事物显现于眼前,我们甚至倾向于相信一个诗人仅仅因为他可以在一座存在于两前年前的城市的街道上漫步而获得不止一个生命。”米沃什说:“一个单向度的人,希望通过穿戴其他时代的面具和衣服,体验其他时代的情感方式和思想方式,来获得其他新向度”。我深以为然。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时间和美才能救赎自已。而距离是美的灵魂,过去是用时间编织的“永恒的颜色”。 世界将被美拯救,即使我对文明的命运仍然疑虑重重。
对于诗歌,我相信约瑟夫·布罗茨基的说法:“诗歌首先是一门关于指涉、暗示、语言相似性与形象相似性的艺术”。我相信,赋予某个地方一种抒情的现实,乃是比发现或开发某个已被创造的地方更富想象力也更慷慨的行为。而诗人唯一拥有的武器就是语言。我的语言来自哪里?“伟大艺术品的阴魂在诗歌中尤为明显,因为诗歌的词语远不如它们代表的观念那样易变”,因此漫游世界也是我向大师们学习的重要契机,尽可能通读他们的诗篇、著作,从而产生对话的欲望和可能。如果说约瑟夫·布罗茨基某一阶段写诗是为了取悦威斯坦·休·奥登的影子,那么我写诗则是为了获得进一步倾听那些伟大灵魂的机会,同时向他们致敬。当然,在这里我不必强调我读过诗经、屈原、李白、杜甫,听过古苗歌等,这些是我们共同的分母,差不多相同的出发点。
这本诗集展现了当代历史生活和个人生活,大多数诗篇都是面对一座城市、一道风景、一个因历史而发的一个问题、一段沉思或一个扔,甚至“一首诗就是一个国家”。历史的废墟,过去和现在,一个意识的废墟,颂歌或哀歌在瞬间产生。因此,此书是时间之旅、空间之旅,也是个人意义重大的爱的瞬间之问。我希望这些“更新自我”的诗能够体现我的“对世界文化的乡愁”,为文明的存在留下我的证词,也留下我的眷恋,如同故乡。事实上,当我在世界各地漫游时,总是一次次想到故乡,并以故乡为观照。记忆犹深的是2014年6月,沿莱茵河谷驱车至科伦布茨,两岸风光就让我想起故乡麻阳锦江及上游两岸的风物,而到海德堡时,我在心中则立刻喊出了“故乡”。这种激动甚至用诗也无法表达。
只有认识到世界和写作的残酷性才能继续写诗。河流之所以成为河流,不仅仅在于水,更于两岸高山和水中礁石等形成的磁场和气象。我对自己说:“远离主流,更加诚实,找到并创造自己的传统,以自己的声音说话”。写作的过程就像独自漫游,通常需要承担语言不通、知识欠缺、交通中断、天气恶劣等等压力,尤其是孤独,但正因为有孤独、理智、悲伤、欢欣、虚无,写作才成为一项有意义的事情。对于个人而言,写作能恰如其分地实现历史、现实和个体的平衡,并画下时间的“自画像”。
时隔三年,今年春节,我将回到故乡湘西过年。之后,我仍将继续漫游,继续写作,一个苗的远征,正在路上。
诗集《证词与眷恋》简介
著名作家、诗人太阿的第四部诗集《证词与眷恋——一个苗的远征 I 》近日即将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证词与眷恋》系诗人太阿“一个苗的远征”系列作品之一,辑纳了作者近年来漫游欧美16国之后创作的139首诗歌(含2首长诗)。部分诗歌曾在《当代诗》、《诗歌月刊》、《诗选刊》、《北京文学》、《环球人文地理》等发表,并入选《中国诗歌排行榜》、《中国当代新现实主义诗歌年选》等。
《证词与眷恋》系诗人太阿的第四部诗集,亦为“一个苗的远征”系列之一,辑纳了作者近年来漫游欧美16国之后创作的139首诗歌(含2首长诗)。作者试图从空间进入历史,从身体进入心灵,将世界性的知识经验和时事地理景观结构到个人的现实中,以达到某种共时性状态,并在远古神话向现代神话过渡的形态中找到诗性的立意与立言基础。诗歌大多都立于当下或瞬间,或从历史、宗教、传说中来,或从建筑、自然、爱情中来,有甚至“一个诗人就是一个国家”。这些“更新自我”的诗体现了一种“对世界文化的乡愁“,为文明的存在留下证词,也留下眷恋。太阿的诗歌从文明的源头获得崇高性、沉思性和巨大的抒情张力之后,开始富有音频的流动,时而迅捷,时而缓慢;时而清澈,时而泥沙俱下,最终恰如其分地实现历史、现实和个体的平衡,并画下时间的“自画像”。
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此部诗集也完全可以作为在欧美旅行途中的阅读物,增加久违的诗性与美感,即使不了解那些历史与背景。
诗人简介
太阿,本名曾晓华,苗族,1972年出生,湖南麻阳步云坪人。199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自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黑森林的诱惑》(1993)、《城市里的斑马》(2012)、《飞行记》(2014),散文集《尽管向更远处走去》(2000)、长篇小说《我的光辉岁月》(2001,被沪港澳新加坡等地权威机构列入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读本)等,与人合著《六户诗》等。部分作品被译介成英文、法文等,入选多种年选、排行榜和其他重要选本。曾荣获十月诗歌奖(2013)、首届广东诗歌奖(2014)、首届深圳十大年度佳著奖(2014)。曾受邀参加第37届法国巴黎英法双语国际诗歌节。现居深圳。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