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晚期

 2021-09-04    admin  

学习问句在诗词中的运用,我们在这之前就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设问句,什么又是反问句?这个问题理解起来也不难,我们只要看一下下文有没有对问句做出解答,就能区分二者。设问句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进行提问,而反问句则是基于前文或者是问题进行反向提问,起到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相反的效果。

怎么理解呢?就比如现在这句话,开始对“怎么理解呢?”做出解答,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这句问句是为了引出下文所故意设下的问句,这就是设问句。这理解起来很简单,不是吗?我们再来看这句“不是吗?”,这句话在这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换句话说,前面这句话可以转化为“这理解起来很简单。”这样一句肯定句。这个就是反问句。

了解了什么是反问,什么是设问以后,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反问和设问所带来的效果是什么。前面我们说反问句是疑问语气表达相反效果的句子,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表达方式又带来了什么效果呢?反问句在语气的表达上更有优于肯定句,能够加强所要表达的效果。而设问句我在文中运用了几句,仔细观察会发现,每次做下设问的地方都会相较于行文中的其他地方较能引起注意,这就是设问带来的效果,它能够通过问句影响读者的思维和情绪,让读者陷入短暂的思索,从而提高阅读兴趣。以上便是两种的运用效果的简单介绍。

当然了,关于这两种修辞手法还有更为高级的用法和区分,但我在这边就不一一进行详细地分析,如有兴趣,大家可以自行查找相关材料进行深入学习。毕竟风铃在这边要教的是如何在写诗时运用手法和这些手法的一定效果,而不是教大家重头学习语文。换句话说,其实如果不是很懂二者的区分也并不影响我们在创作时对问句形式的采用,毕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许多的语言技巧其实看似抽象,但我们在生活上都运用得如火纯青,知识说用理论的方法归纳起来可能大家会比较陌生。

从古人的诗句中再去加深一下大家对问句的理解,提高大家对问句的掌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的《水调歌头》可以说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宋词了,它开篇以问句的形式进行展开,对人生进行了深入地思考。通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苏轼在这篇词里面所要传达的有对自身际遇的感叹、也有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悟,而这些思绪的背后,正是从“明月几时有?”这样一句问句展开的。面对浩瀚的宇宙,面对悠悠的人生,我们何尝不是在月下低吟,在星空下沉思。正是这样一句简短的问句,问出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大疑惑。生老病死,人间轮回,恰如明月起,正似红日落。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这一句我们在比喻手法的讲解时有采用过,之前我们是用逗号隔开,这边确实用问号进行隔开,所以大家可能就会有所疑惑。其实这边作者前半句是采用设问的形式,只不过古诗词中有时候标点的划分其实没那么在意。我们只要明白,这句诗的前半句其实是为了引出下半句所设下的疑问,从而通过比喻出春风如剪般的修裁能力,进而传达了柳条的艺术感。这就是该句在这边所发挥的作用。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人生匆匆,每当无人的夜,我们是否会想起过往的故事,想起年少时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感慨自己已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呢?然而当我们看到苏轼发出这样的疑问时,我们方才看到了,诗人对生命那份豁达的心态。在这里苏轼用反问的形式,反面论述了人生的豁达心态,只要我们还在人生的道路上奋斗着,就不会感受到自己的衰老,正所谓我还能战斗一百年。这便是问句在这里用得恰当的地方,它在这起到强化语气的作用,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秦观的这首《鹊桥仙》十分出名,其中我们最常用到的就是最后这句。这里秦观用问句的形式肯定了爱情不是短暂的缠绵,而是长久的相思、相忆的观点。秦观这首词创作的背后,是和爱人之间的分隔,就像如今许多人都在感受着异地恋所带来的煎熬,却又相互鼓励对方一样。古代的信息交流并没有今日这般方便,所以才有了“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的感慨。在这风铃也祝福所有异地恋的人们,有个美满的结局,正如所说的那般,熬过了异地恋,我们之间的爱情就更为巩固了。

最后,我们在这边来联系一下,我这里选择的题材是抒情类,以伤春和感叹人生为主线,所选择的意象有杏花、柳棉、桃花、龙井茶。这里其他的意象都好理解,可能就龙井大家会有疑惑,龙井为3月左右、清明前后采摘。固有“清明龙井”和“雨后龙井”的不同叫法,主要是按照清明前后采摘所区分。

鹧鸪天

满院风来落杏花,柳棉飞絮入人家。城中未可追芳影,陌上何时见粉颊?  三春尽,望天涯。江山万里覆红霞,浮萍岁月桃花酒,寂寞人生龙井茶。

《鹧鸪天》一词,其中第四句为问句,用于强化情感,铺垫氛围,以便引出下面的场景。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