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炒之间_心情随笔

 2021-09-05    admin  

朋友去我家乡出差数月,归来后,对乡村饭菜赞不绝口。最让他惊叹的,是农家餐桌上的金针菜和莜面。那种美妙的口感和味道,是他从未体验过的。而这两样,又是他平日里常吃的。

朋友动情地描述着,时不时还挥舞一下手臂,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说到最后,他疑惑地问我:以前在超市买的,难道是假货?我不由一笑。随后,向他解释了其中缘由。

金针菜,是植物的花蕾干制品。因花蕾形似金针,俗称金针菜;又因花色金黄,得名黄花菜。家乡人采摘金针菜,总是在花儿欲放未放时。此时花蕾能量充沛,蓄势待发,品质最佳。采摘后,先上蒸笼蒸至熟透,再一条条捋直,摆放晾干,便是成品。

饱满结实的花蕾,在蒸熟之后,变得像水草一样纤细柔软。这样的加工方式,无疑会降低产量。家乡人只是自己食用,或馈赠亲友,因而从不计算产出。而作为商品,就需要精打细算。超市卖的金针菜,大多蒸得不够充分,有些干脆省略了蒸的过程,采摘后直接烘干装袋。因此,手感上,没有家乡金针菜的柔韧和弹性;口感上,也离家乡金针菜的鲜嫩爽滑差了一截。

莜面,是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从收获莜麦到吃到莜面,有“三生三熟”之说:收割莜麦,脱粒,此时莜麦是生的,谓之“一生”;把莜麦倒入大铁锅,文火慢炒,炒至麦粒略带焦黄,莜麦那种带有山野气息的浓香,便张扬地飘荡开来,此时莜麦已炒熟,谓之“一熟”;炒好的莜面,磨成面粉,此时又成了生的,谓之“二生”;和面时,需用滚烫的开水,面被开水烫熟,谓之“二熟”;和好的面团,或搓抿成莜面鱼鱼,或推卷成莜面窝窝,此时还是生的,谓之“三生”;鱼鱼或窝窝放入蒸锅,蒸熟后,即可食用,谓之“三熟”。

“三生三熟”中,炒莜麦最辛苦。脱粒后,难免还有少量麦芒。炒莜麦时,随着不停地翻动,细小而刺人的麦芒漫天飞扬。戴上口罩捂住口鼻,却挡不住麦芒往眉毛上落,往眼睛里钻,往皮肤上扎。很辛苦,却也很重要,莜麦炒过后,磨成的莜面才会香。市场上销售的莜面,往往忽略了炒的程序。因而,厨艺再高,也做不出家乡莜面的味道来。

蒸的过程,改变了金针菜的硬度和脆性,除去了青涩的口感,使其变得柔嫩,富有弹性,蕴含清香,具有了更好的品性;炒的过程,激发了莜麦自身的能量,使其独特而醇厚的香味,得以发挥。

经历过蒸与炒的金针菜和莜面,都是幸运的。蒸炒之间,它们超越了同类。物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