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5 admin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对父子上演了“半部民国史”。父亲因不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不愿向日本人献媚,因而被日本人制造的“柳条沟事件”而车毁人亡。儿子因不满蒋介石消抗日政策而深明大义,发动了影响中国历史的著名“西安事变”,上演了一部“挟天子以令抗日”的救亡剧,为此而断送政治生涯,被蒋介软禁一生,终老而逝。
这对叱诧风云的父子就是大帅张作霖和和少帅张学良。
是什么力量使这对父子上演了这“半部民国史”?是什么精神让这对父子在国家遭受外辱时敢于亮剑?怀着对大帅和少帅的敬仰之心,我有幸来到沈阳,来到他们生活和工作的故居,去求解和寻找我心中的答案。
座落在沈阳市的 “ 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是张氏父子的官邸和私宅, 毗邻清王朝关外行宫“沈阳故宫”仅几百米距离,是目前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藏匿于喧囂的闹市中。
怀揣历史情愫和崇敬之情,走进高墙壁垒的大帅府,虽不闻当年的车水马龙,但却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从两次直奉战争到张作霖被炸身亡,从东北易帜、到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一桩桩、一件件的重大事件就是在这里酝酿、决策和发生的。
整座张氏帅府是由青砖素面墙围廓的中西混合建筑群,从建筑时间和使用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东院和西院。东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包括四合院、小青楼、大青楼、关帝庙、还有东墙外的赵四小姐楼、帅府花园;西院是后期建筑,共有砖混楼房6座。
当我跨进入四合院的那一刻,就立刻感受到强烈的民国气息。这里的每一处雕梁画栋,无不显示着精致。这里曾经是张作霖早年的就寝、办公之地。为了能让游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帅府房间里布置了有与真人同高的模特,他们各司其职,有的记账,有的带刀保卫,有的服侍主人。在这座故地里,我似乎看到了那个为了国家大业,为了祖国统一,为了避免国家和人民遭受大苦难的张氏父子鞠躬尽瘁、日夜工作的样子;也同样感受到了这里严肃、庄重的工作气氛,这里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决定都散发着历史的厚重,让人肃然起敬。
我穿过一处假山,便来到了那幢著名的大青楼。大青楼是仿照北洋军阀政府总统曹锟在天津的公寓样式设计建造的,因为此楼是用青砖而建,所以故称大青楼。大青楼是一座赏心悦目的罗马式建筑。这里北面的客厅就是有名的“老虎厅”,1929年1月10日,震惊全国的“杨常事件”就发生于此。听导游说过当时的事情经过 ,我不禁仔细观察了这里,这个屋子因为发生在这里的事情而变得不再普通,有了被后人参观的意义。
与大青楼遥相呼应的是小青楼,这是张作霖为五夫人专门修建的,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分为上下两层。这个五夫人很有智谋,当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重伤后,她一直照顾着张作霖。大帅死后,五夫人机智的嘱咐帅府上下“严守消息,秘不发丧”,并用计策骗取了日本大使夫人的信任,使之将张作霖未死的假消息传回日本领馆,为张学良赶回东北子承父业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我在折服五夫人的智慧与勇气的同时,也暗暗庆幸着,那个日本夫人相信了她制造的假象,历史才依循我们所知的轨迹发展。
在帅府故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要数东墙外的赵四小姐楼了。赵四小姐在“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的几十年中,一直陪伴少帅度过余生。这里别致的家居,精巧的雕刻、还有明快的装修风格,让人甚是欣赏。虽然这里所有的物件都是后来复制的,但我还是感受到这里的现代和不同,温柔婉约,小巧别致,散发着这座小楼主人独特的韵味。
张氏帅府历尽民国岁月沧桑,它生动记录着张氏父子的人生。父子二人虽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生经历,但却拥有同样荣辱与共的政治沉浮。他们都是民国史上历史性的人物,他们为中国历史作出的丰功伟绩永远不可磨灭。
张氏帅府故居内的建筑各具特色,各有魅力,体现着中国近代建筑的大气与优美。但游览张氏帅府,我倍加关注它一砖一瓦,一柱一石间历史的沉浮、岁月的变迁。我们在游览中探索它演绎的历史故事,在参观中感受它的文化气息。因故事和时间的丰富而变的厚重的大帅府正娓娓道来,诉说着它的辉煌、它的紧张、它的苦难…
沈阳之行,我之所以在众多的名胜古迹中选择“张氏帅府”作为此行的游览地,是基于对张氏父子不屈服外来压力的敬重。特别是对少帅张学良将军不顾个人荣辱,以民族大业为重,毅然发动“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国第二次统一战线,促成了全民抗战,为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与日月同辉的重大贡献。历史将永久铭记张学良将军的英名,共产党人永远不会忘记张学良将军。
我有英雄的情节,张学良将军便是矗立在我心中的不朽英雄。张学良将军戎马一生,踌躇满志,春风得意。然而,为了民族大业,他那忧国的情怀,让他作出了影响他一生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此,他的人生“飞流直下三千尺”,所有的光环都失去了。成了一个被囚禁半世纪的“世纪老人”,在暗然失色中度过了余生。也正是他这一惊天举动,成就了共产党,成就了八路军,成就了第二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成就了八年抗战的胜利,成就了共产党武装队伍的合法化,进而成就了一个崭新的新中国。以一介个人的荣辱,换得国家全民抗战,这样的情怀何人堪比,这样的英雄谁人不仰。正是这从孩时就种下的英雄情节的种子,才促使我东北之行拜谒“张氏帅府”。
走出“张氏帅府”,站在广场矗立的“张学良将军”雕像前,我努力思索着这对父子叱咤风云的一生,仿佛找到了我寻找几十年的心中答案,那就是这对英雄父子的英雄情怀,国家情怀,民族情怀。真可谓“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
作者简介: 孙仁寿,原籍江城无为,生于魚米之乡当涂,自幼听着李白的故事长大,成人后偏爱上文学,笔耕三十余载,几十万字作品散见于全国报刊杂志,著有随笔录《仁者见仁》。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