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 admin
台湾诗人杨牧于2020年3月13日午后于台北国泰医院病逝,享年80岁。
杨牧本名王靖献,在1950年代的台湾,15岁的他以叶珊为笔名,写下了第一首诗,从此以后,他就成为了各报纸副刊和诗刊的作者。《在花莲听杨牧讲诗》一文作者郭玉洁看到,那时候,国民党宣导”反共文学”,文坛肃杀,诗歌最早出现新气象。纪弦发起”现代诗”运动,主张学习西方;余光中则提出”新古典主义”,几大流派论战迭起,创作旺盛,成为台湾现代诗的高峰。杨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一位少年诗人,并且同痖弦等诗人结识。
进入东海大学历史系之后,杨牧选修了徐复观的古代思想史、老庄哲学等,同时还大量阅读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如华兹华斯、济慈、雪莱等人的作品。这一时期,他受到《诗经》和浪漫主义诗歌影响颇深,他的第一本诗集《水之湄》正是这段时期的写照:
凤尾草从我裤下长到肩头了
不为什么地掩住我
说淙淙的水声是一项难遣的记忆
我只能让它写在驻足的云朵上了
1964年,受到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的邀请,杨牧进入爱荷华大学写作班。此后,又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念书,研究西方古典史诗及中世纪传奇,跟随陈世骧研究《诗经》及先秦文学。 此时越战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而伯克利是60年代反战运动的领导者,积极抗议美国政府介入越战,这让杨牧受到感染,他开始“睁开眼睛“,他意识到,知识分子不能够留在书斋,而应该介入社会。1972年,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任教期间,他将自己的笔名从“叶珊”改为“杨牧”。文风也在原来的浪漫抒情之外,增添了含蓄冷静,并且展现出更多对现实的关怀。1976年,杨牧还与中学同学叶步荣、诗人痖弦、生化学家沈燕士共同创办洪范书店出版社,后者也成为台湾纯文学出版的重镇。
过去,在金门服役时,杨牧也曾有“文学是不是也该服役社会”的思索,但那个时候,类似的思索只是建立在对浪漫主义本质的追求上,但经过了校园学生运动的洗涤,杨牧开始积极地将其文学创作介入对台湾现实社会的关怀,并确定“文学不可以自绝于一般的人文精神和广大的社会关怀”。1986年,他发表了《有人》,其中,《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后来得到了不少热血青年的引用和改编。
有人问我一个问题,关于公理和正义。
檐下倒挂着一只诡异的蜘蛛,
在虚假的阳光里翻转反覆,结网。
许久许久
我还看到冬天的蚊蚋围着纱门下
一个塑胶水桶在飞,如乌云
我许久未曾听过那么明朗详尽的陈述了,
他在无情地解剖着自己:
籍贯教我走到任何地方都带着一份与生俱来的乡愁,他说,
像我的胎记。
在半自传虚构散文《奇来前书》里,杨牧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作为一个学生看到的政治犯被枪决、人们无法自由呼吸的场景,不过直到几十年后,他的诗作才开始涉及政治。即便如此,他也没有直接用诗歌回答政治问题,正如在《有人》当中,他始终没有给公理和正义的问题给出解答,杨牧在诗集的后序当中说,雪莱曾经把诗人看作是比法官和政客更加懂得正义的人,只有当一个诗人,才不会盲从政治势力,让文学沦为宣传和政治工具。
杨牧不仅在超过半世纪的创作生涯当中写作了诸多诗歌,还曾在北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任教,身兼诗人、散文家、翻译家与学者多重身身份,作品译为英、韩、德、法、日、瑞典、荷兰等文,获吴三连文艺奖、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多项重要文学奖。他的作品还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翻译为《绿骑:杨牧诗选》[Den grone riddaren],该书曾荣获2011年瑞典皇家图书馆书籍艺术大奖。也正因如此,杨牧多年来被认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
在杨牧去世的消息传来后,香港诗人廖伟棠在朋友圈用杨牧的诗作《云舟》进行纪念。而一位参与了《他们在岛屿写作——朝向一首诗的完成》纪录片(传主为杨牧)拍摄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透露,今日在病床前杨牧的妻子夏盈盈也正是用这首诗与他话别。
《云舟》
凡虚与实都已经试探过,在群星
后面我们心中雪亮势必前往的
地方,搭乘洁白的风帆或
那边一径等候着的大天使的翅膀
早年是有预言这样说,透过
孤寒的文本:届时都将在歌声里
被接走,傍晚的天色稳定的气流
微微震动的云舟上一只喜悦的灵魂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