碓声_心情随笔

 2021-09-08    admin  

记得小时候,阳江逢年过节,总要舂米做各种各色的民间糕点。那时,农村的生活普遍比较贫困,我们做小孩的往往因为饥饿而变得特别嘴馋。平时,除了问父母要钱买作业本,根本就挤不出多余的钱来买零食吃。因此,我们总是眼巴巴地期待着节日的到来。只有逢年过节,我们才能美美地吃上几块父母亲手做的糕饼。那时候,我们只要一听到碓舂响,心情马上爽……

当时,人们做糕点通常用碓臼和石磨来碾粉。石磨是由两块尺寸相差无几的短圆柱形石块和磨盘构成,有上盘和下盘,又叫不动盘和转动盘;两扇磨的接触面上都錾有整齐的磨齿,用以磨碎粮食,上扇有两个磨眼,以供盛装漏下的粮食用,两扇磨之间有磨脐,以防止上扇在转动时从下扇上脱节,石磨一般被固定在石头或水泥筑成的台子上使用。这些粗重的工具一般放置在村中一处比较简陋的公众地方,茅房或者旧屋,不是节日的时候倒显得有几分荒凉。

比起石磨更为简便一点的碎粉工具就是石臼,也叫舂米碓。舂米碓由碓窝和碓锥、碓身三部分组成,碓窝是用一块坚硬的方形青石,在中间凿出一个深约50厘米的圆窝,用来放杂粮、糙米等,上粗下细,上宽下窄,非常光滑。为了稳固,石窝多半是被用水泥埋在地里;碓锥是用较硬的木头制成,碓锥的大小与碓窝相当吻合,一般比碓窝高出20公分左右,直径也要小一圈。木质的碓头还要用犁头铁打一个类似马蹄铁模样的铁箍,这样舂起米来既坚硬又耐磨;碓身,则是用一根两米来长的坚实木料将碓头与踏脚连接起来,踏脚板再用两个石轱辘固定,踏脚下面则挖一个小坑。

舂米时,用脚踩住碓尾的踏板,当碓头昂起时,再松脚,如此反复直至将大米舂成光滑的粉状,再从石窝里一瓢瓢地舀出来,用极细密的筛子筛一遍,筛出的米头再倒入碓窝舂,来回反复多次,直至只剩下一点点米头为止。

这些舂米工具固然十分落后,舂几斤米要花费几个小时甚至大半天;没有人力替换的,往往连手掌也磨起了血泡。使用碓舂米也并不简便,舂一次米经常要大人小孩甚至全家出动。大人负责筛粉,小孩则三三两两嘻哈着踩住碓尾,一下一下地用力将碓头翘起,落下,再翘起……这样反反复复,直到把一粒粒大米舂成白白嫩嫩的粉状才罢手。由于舂米的时间太长,我总是一边想着糕点的香,一边忍不住咽口水,乃至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非常的有趣。

尽管石磨磨米和碓舂舂米都十分花时费力,但童年时那份舂米的乐趣和吃糕点的香,却让人没齿难忘。由于石磨和碓舂当时在农村也寥寥无几。因此,每逢过节,全村的大人小孩都争先恐后地起个早,各自带着舂米用的工具赶去排队,排到最后的往往要夜半挑灯。

舂好粉的父老乡亲也非常热心地帮助那些后来者。小孩们都兴奋地用手指沾着粉,你涂我的脸,我涂你的脸,不一会就个个涂成了“白花猫”;他们开心地互相追逐,场面十分热闹。通常那家的孩子最先有糕点吃,那家孩子就特别高兴,他们常常乐得手舞足蹈。记得,有一次我犯了错,被母亲打骂着哭得鼻青眼肿,可一听到碓舂“咚咚”响,我立即破涕为笑,连鞋子也赶不上穿,光着脚丫夹着粉筛赶过去排队,那种贪吃的心情至今仍记忆犹新。

舂好的粉,一般被做成煎堆、叶贴、咸水糕、狗利仔、蛋糕、油角子、汤圆等等各种各色的民间糕点。由于石磨和碓舂碎粉都很麻烦和极为不便,我们一年难得吃上几次糕点,而且姐妹又多,每当分到几块糕点,我都感到无比珍贵,吃的时候总是一口一口地慢慢品尝,那种意犹未尽,让我至今回味难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发展,石磨和碓舂早已被先进的碾碎机器所取代。现在即使是农村也难以寻到碓磨的陈年遗迹。但童年时,那份舂米的乐趣和吃糕点时的那种贪婪却令人难忘。直到现在,大人们所做的那些粗糙糕点,依然在我的梦中飘香……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