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之物傅慎行小说

 2021-09-14    admin  

植一片甜蜜入怀      短途也是一种旅行,小看也别有风采,从邹平到沾化的路上,我的眼睛一直忙碌着,看路边的树叶被秋风点缀上褐色的斑痕,望原野的庄稼被农民收获成满意的欣喜。车子在高速公路上奔驰,向着沾化县下洼镇的方向,思绪也随着车子一个劲地奔跑,一些零碎的记忆在脑海中寻迹而来。   十几年前,家住沾化的同学雪灵把一捧枣儿放入我的手心,那种鲜亮与清爽立马在馋涎的唇边拉起一道诱惑的风景线,急忙放入嘴里品尝,一种特别的清脆与甘甜即刻在唇齿间荡漾。那是我第一次吃沾化的冬枣,从此便对沾化的冬枣有了一种特别的印象。   从雪灵的描述里了解到,她的家乡沾化盛产冬枣,房前屋后,田野沟区,随处可以看到枣树的影子,甚至整片的土地都可以用枣树来铺满视野。我的家乡是以种庄稼为主,庄稼是主要的农作物,所以我很难想象一大片土地被枣树占有的样子。我没有去过沾化,这样全境的枣树影像也只能在自己的意念里勾勒。   我的向往被搁浅了十几年,当我第一次踏上沾化的土地,是在2013年10月7日随滨州作协的领导和老师们到沾化县下洼镇采风。   当车子驶入沾化的地界,我的情致也在潜移默化地被它的特色掌控了。秋的色彩在原野里斑驳而浑然地铺设着,一片片绿色的丛林抢占了我的视线。那些惹眼的树林,用细碎的叶子遮住天空,再挨挨挤挤地排列成规矩的阵势,生怕别的树木来抢占它的有利位置。我想,这应该就是沾化的冬枣林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沾化县下洼镇。到了下洼,空气中的尘埃好像也渐渐疲倦下来,一种干净明快的旋律占据了我的心房。下洼镇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这是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它给我的感觉却是无比的清爽,置身在明朗的阳光里,做一下深呼吸,竟然也是通体的畅快。   下洼镇是“百果之王”沾化冬枣的原产区和主产区,位于沾化县西部。只是到了下洼才知道,有关下洼地名与冬枣的来历也带着神话般的色彩与传奇。虽然这个传说在下洼镇早已家喻户晓,但对我这个外乡人来说,它却是个新鲜的主题,所以我还是把它植入了我的文字里。   就像所有天女下凡的故事一样,这个故事依旧带着中国传统元素的爱与美,所以非常值得称颂。   相传天上有个叫娃的仙女,因从小失去父母,便由她的姑母王母娘娘照顾长大。聪明美丽的娃羡慕人间男耕女织的生活,便私自下凡来到秦口河畔。秦口河畔有个勤劳的小伙子叫长水,娃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他们相爱了。玉皇大帝知后勃然大怒,便将娃押回天庭并关入大牢,而性格刚直的娃并没有因此妥协,她不屈不挠地与玉帝抗争。后来还是王母娘娘念及亲情动了恻隐之心,便偷偷放娃到人间与长水成了亲。王母娘娘又唯恐娃到人间后吃苦受穷,临行前便送了娃一颗冬枣核。有了这棵冬枣核,美丽的秦口河畔从此便长出了人间珍贵的冬枣树,结出的冬枣甘甜清脆,让人回味无穷。为了怀念美丽善良的娃,人们便把她下凡的地方称作“下娃”。年复一年,这个故事被口口传诵,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地被后人传成了“下洼”。   故事很唯美,一代又一代下洼人也被这美丽的神话故事感动着,相信这样的美好还会继续传诵下去。   传说很经典,现实很纯朴,而下洼镇冬枣树的真正发现却是独具慧眼的人于纯朴中挥毫而出的精华之笔。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下洼镇一个农家庭院中发现了56棵枣树,这种枣树结出的果实甘甜清脆,与普通枣子有实质的区别,这便是最初发现的冬枣树。   或许发现几冬枣树算不上奇迹,难得是由这样的冬枣树而想到的商机。对于一个被贫穷掌控许久的乡镇来说,想到一个好点子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个好点子的威力无比巨大,一个好点子可以让频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一个好点子可以让商海里苦苦挣扎的业内人士寻来商机,一个好点子也可以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脱贫致富。   沾化县的领导们正是带着这样的胆识与远见,设想用几十株冬枣树的根基,繁衍出一整片土地的灿烂与翠绿。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沾化县的领导们便开始有关冬枣树的探索,之后就推广冬枣树。期间也是困难重重,不能说老百姓的担心是多余的,猛然之间把良田变树林,把粮食变果实,对于靠种庄稼吃饭的农民来说,实在是一种内心的挑战。面对老百姓初始时的不理解与抵触,面对尝试中的挫折与失败,沾化县的领导们于风风雨雨中伴随着艰辛走了一程又一程。   阳光总在风雨后,现在可以说这个点子的魅力已经十足的亮丽,沾化的冬枣产业已经由原来的单一种植业,发展成为种植、加工、销售、包装、物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产业体系,它用实际的行动与收入收获了百姓的笑脸。种下一片苍翠,收获一片甜蜜,下洼的老百姓们从“甜蜜”的劳动中过上了甜蜜的生活,沾化县领导们推广冬枣的梦想最终得以实现。   现在看来,这不仅是一个胆大的设想,更是一个英明的决策。一个好的设想很多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总要经雪霜,沐风雨,之后才会验证出成果来。或许就像星星之火吧,要想让它形成燎原之势,必定要有一个积聚能量的时间、空间与过程。   在下洼,冬枣不但作为一项事业来抓,它的文化精髓也已深入这片土地。从冬枣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到一年一度的冬枣文化节,再到旅游与深加工,都在说明这片土地上发生着不小的奇迹。   我们从冬枣文化研究所出来,置身在阳光下,竟然被太阳烘得汗津津的。金秋的十月,阳光像撒了一地碎金,耀眼得让人不敢抬头,穿着秋季的衣服,给人的却是夏天的感觉。   在冬枣示范基地,一棵老枣树的风采闪亮了我的双眼。虽然老枣树历经沧桑,却依然像个矍铄的老人,它枝繁叶茂浑身舒展着别样的魅力,把一种不平凡的力量与活力,骄傲而自然地展现给天空。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枣树也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它稳稳地立在原野之上,用繁茂的枝叶守望着下洼镇的成长与繁荣,它更是下洼镇冬枣产业成长的一个见证者。旁边天女献枣的雕塑让我又联想到了那个美丽的故事,神话是美好的,敬意也是真实的。   枣树产业与旅游业想结合更是一种新景观,最让人开心的便是踏上由木板架起的高桥看枣园的风景。站在桥上,可远观,也可近观,那些提着小红灯笼的冬枣树,也正站在原地看来往的客人。在桥上,心情可以自由地舒展,可以寻枣林之上一段风的摇曳与多姿,可以听芦苇丛间一条河的低吟与浅唱,——这就是秦口河。   秦口河,一个非常温馨而漂亮的名字。说到秦口河,让我一下联想到了《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秦口河与秦淮河只有一字之差,虽然没有秦淮河的名气与香艳,但它的宁静与淡然却是另一种含蓄的美。河水缓缓流淌,像一位裙炔飘飘的少女,悠闲地被风携起一片暗香。河水之上,芦苇擎着白色的芦花,把秋季的色调缄默成一首诗的安逸与美好。暖阳之下,秋水之上,哪只野鸭不小心触动了芦苇,惊起微波一片。正是秦口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下洼人,生活在秦口河边的下洼人,也用勤劳朴实的双手,创造着现代生活的文明。   我被满眼的枣树吸引着,走在枣林间的小路上,随意地站在路边与卖冬枣的老乡搭个话。老乡们很热情,非让尝尝他们的枣儿。于是也不客气了,顺手捏一颗冬枣,再在衣服上蹭两下,便入了口,淑女的范儿早不知跑哪儿去了。   在此之前我总想象摘冬枣的情景,应该不会是爬上树摘吧?或者像我小时候样子,拿着根杆子,使劲在老枣树上敲来敲去。进了采摘园才知道,完全不必担心摘不到枣子,高的,矮的,大的,小的,总能让你摘到满意的冬枣。我们也是边摘边尝,看哪棵树的枣子更有味道。在采摘园里,我们这些外来客也在分享着下洼人的甜蜜。   下洼,就像这晴好的天气,给人的感觉也是暖暖的。下洼的冬枣正从这儿走向世界,它的名气在一天天地增长。从“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到“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到“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再到“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一个又一个光环在它的天空次第开放。这一个又一个的美誉包含着沾化县以及下洼镇各级领导的辛劳,也包含着沾化县劳动人民的汗水。下洼,它正在用冬枣这枚果打造一个又一个的品牌,同时也在打造下洼人民一个又一个的欣喜。   下洼,植一片甜蜜入怀,收获的除了甜蜜,还有下洼人满满的幸福。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