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珍珠丫鬟

 2021-09-15    admin  

好帖难释手 雨兰 这些年来我于砚边笔耕可谓勤勉,读帖、临帖的功课做得也颇不少。倒没想着在书法上成名成家,只是打心底里喜爱,晨昏用功,临池不辍,不计得失。习字的小书房,简陋,热天尤其热冷天尤其冷,在里面写字也称得上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了,但因为喜欢,所以也就以苦为乐,兴来挥毫,兴尽辍笔,只管怡然自娱,达一己之情性,形一己之哀乐,陶陶然也熏熏然。 逛书店,总是习惯跑到艺术类书籍区,翻翻一些画集、书法集、摄影集等等,自觉赏心悦目,不胜欢欣。看见喜欢的碑帖类书籍,总是游目骋怀,不忍释手,当然,也总想买回家去,据为己有。其实心里也纠结:家里的书法类帖子已经够多的了,这一本就算了吧。再想想自己能有多少时间临帖呢?于是,在买与不买之间,徘徊复徘徊。纠结一阵子,徘徊一阵子,最终,最终当然还是买回去了。但,有时也因此错失了不少好帖,至今犹觉后悔不已。记忆深刻的是在一旧书店,翻到一本米芾的书法集,是那种简装,瘦长本,所选米芾的法帖很全面,印制得也精良,但当时我还没有迷恋上米芾,不知怎么一转念,就放弃了。几年之后,我迷恋上了米芾,开始搜罗米芾的字帖,也买到了几本,日里夜里念念不忘临帖读帖,但就是没有再遇到那一本,唉,那是多好的一本!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买碑帖类书籍时,一本字帖不过是几角钱,贵一点的也不过是一二元钱,帖子基本上是上海古籍等专业权威出版社出版的,真是价廉物美,可惜那时是穷学生,所买的碑帖也大都是书法老师要求的,没有多少闲钱大量购买。后来工作了,有了自由支配的闲钱,便大买特买,把喜欢的经典名帖都搜罗到自家的书橱里。说来有意思,刚考上学那几年,会经常做关于考试的梦,不是题难就是没做完交卷的铃声就响了,经常做出一身冷汗,这些年,关于考试的梦不做了,经常会做梦梦到买书,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一个晚上做梦买书的情节还很清晰,好像是在上班的路上,看见一处理旧书的,满满一三轮车,于是便停下来翻看,大都是字帖,还是那种老版本的字帖,价格还很低廉,卖书人道,一元两本。我听了喜不自胜,开始还挑拣,后来索性就都买了下来,因为太便宜了嘛,而且自己钱包里有百元大钞数张,那个美啊!然后呢……可惜的是,梦醒了。醒来后犹自喟叹一番,唉,多少好帖啊,可是一睁眼,都没了! 对于习书的人来说,临帖是不可少而且是多多益善的功课,读帖也是重要的功课。碑帖读得多了,视野自然开阔,种种字体谙熟于心,笔法来历,笔势气息等等,了然于胸,临帖才会有的放矢,对字形、神韵等的把握也更娴熟,书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点画到位,做到遗貌取神、杂糅各家、入古出新,最终形成自我的独特面貌。说易行难,需要靠长时期的勤学苦练、领会体悟、贯通。像陆俨少自述其学书经历所说的:“初学汉魏碑,继写汉碑,后来写《兰亭》,最后学杨凝式,旁参苏米,以畅其气。”陆俨少的书法是汉魏立其骨、气息畅达,别具一格,只是他画名太大,掩了书名。 习书到一个阶段,或者说对书法的体味、感悟到一个阶段,会爱上不同的帖子。迷恋一本帖子,真的如热恋一般,爱不释手,反复品赏把玩,用心揣摩,行气结体,恨不得行走坐卧都品读着、玩味着、临写着,一点点地都吃到肚子里去。 读帖,也是在与古人心印,一种美好的享受。读到美妙处,曾经击掌慨叹;读到会心处,也会怡然自乐;读到痴迷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我喜欢读钟繇的《宣示表》等小楷书帖,古拙朴厚,意态自然,丰茂从容,一派天机;我喜欢读王右军的《黄庭经》,那种雍容优雅,那种丰采翩翩,俯仰生姿,顾盼生辉,实在是“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的大美,而读他的《频有哀祸帖》,心里又常常被一种疼痛攫住;喜欢读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那种高华灵动,那种清幽空明,那种丰润从容,特别让人心折不已;喜欢读东坡的书帖,里面荡漾着那种士大夫的忧患与旷达,他的《寒食诗帖》,融情入纸,笔墨淋漓,跌宕多姿,则是忧愤心境交织下的书法杰作;喜欢读黄山谷的《李白忆旧游诗卷》等大草书帖,结字雄放瑰奇,节奏变化强烈,笔势飘动隽逸,大气洒脱有之,痛快超逸有之,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喜欢读徐青藤的草书,像他的《春雨诗卷》、《杜甫诗卷》,笔墨狂放,淋漓恣肆,真不负中郎所说的字林侠客之美誉;喜欢读王宠的《包山诗》,笔法娴熟精妙,气韵超逸,浑厚圆融,古拙而又妍媚……读他们的法书,也可以想见古人的风采。近现代的书家中,我喜欢读于右任、启功、王蘧常、魏启后等书家的。因为与魏启后先生同在一个城市,有缘得到他的赐教,得睹他的许多手迹,他的书法笔法丰富,振迅天真,跌宕多姿,富有意蕴,别有一种旨趣。 手捧碑帖,有时也笑想,要说书的利用率,还是这碑帖类的书籍利用率最高,一本薄薄的字帖,尤其是一些经典名帖,读帖、临帖,翻来覆去地真不知要看多少遍数。就拿我曾经青睐并刻苦用功过的《颜勤礼碑》、《雁塔圣教序》、《米芾行书》、《圣教序》、《兰亭序》等等碑帖类书籍来说,哪一本不是被翻得纸页褴褛,书脊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痴迷于书法,痴迷于文字的灵性,虽然自知愚钝,但也志尚高远,多读经典名帖,与古为徒,心慕手追,用眼睛读,用心读,虔诚虔敬。读的过程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学习其笔法,学习其精神,学习其气度,感觉笔锋似乎就在自己的心中游走,这种感觉也美妙、怡悦得很。 说到底,诗词文章、书法绘画都是一个人情趣、情怀、志向、心路、思想、境界等的综合展示与呈现、映照与投射,无论是潜或显,也无论是浓或淡。在一个书法爱好者群里,有热心的朋友上传了一个视频,是关于写大楷的,书写者应该是书法功底比较深厚了,我很仔细地看他写了几个字,一笔一划都有板有眼,笔法掌握得很好,可以说点画精到,但是,那整个的字却显得俗气,也可以说是匠气,优孟衣冠。因为他只是在写字,按写字的运笔程序认真写字,没有写出情趣,也没有写出意味,更没有写出神采和神韵。当然,这样的字更没有感染力。再者就是他帖读得少,眼界不开阔。我敢断言,他如果这样写下去,即使是再写十年、二十年,还是个写字匠而已,不会有大境界。 广读博览的孙犁曾有如此一叹:“读字帖,过去不解其妙处。老年始觉到:实亦安心定性之一途径。金石之学,永久不衰,学者得其精,以成著述。吾等外行人,得其余韵,以养心性。古人作此,以遗后人,未曾想到之另一妙用也。”(孙犁《芸斋书简·致姜德明》)安定心神,颐养心性,这也是读帖的佳处、美处,我于此深有同感。有时读帖读得来了兴致,禁不住以指画肤,或者空中展臂,书写一番。如果是在家里,就径直到书桌前展纸临写,写得累了倦了,再躺靠到沙发床头,默默品读。 唐弢曾为姜德明写书法一幅,是一首诗,诗曰:“燕市狂歌罢,相将入海王;好书难释手,穷落亦寻常”,唉,真是喜欢。没有搜索到关于这首诗是不是唐弢所写,只是在心里默默致意。 好帖难释手,穷落亦寻常。 [ [ 本帖最后由 雨兰 于 2014-1-25 21:53 编辑 ] 散文, 雨兰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