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6 admin
童年 野菜 小昆虫 心心念念盼望的春天终于来了。 花红柳绿、大地吐翠,那是为迎接春姑娘而举行的仪式吧! 和煦的春风不仅吹融了冰雪,吹醒了麦苗,连营养丰富的各种野菜也探头探脑地钻出了地面。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人们,被化肥、农药滋养的现代人,周末开始走出户外,来到城边的麦田里,寻找可以食用的鲜嫩野菜:有类似扫帚苗的“麦蒿”,味虽不如荠菜可口,名气也不如荠菜大,但是挖回家去,用热水焯过之后,与肉搭配做馅还是蛮不错的;荠菜那是相当有名的野菜,它的足迹是否遍及大江南北不敢说,而它的盛名却几乎是妇孺皆知的——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具有药用价值,特别是传说中“三月初三”那一天的荠菜,食用起来更是等同于灵丹仙草;长着荠菜的模样,叶片四周却布满锯齿状的“青青菜”也赶着趟儿跑来了,不知当年鲁班发明锯子,是不是因为遇到它以后灵光闪现的? 小时候去地里挖野菜、砍猪草,如果不小心用镰刀割破手,不哭也不叫,模仿大人的样子赶紧四处寻找“青青菜”,揪下几片长且宽的叶子,忘记了“锯齿”的扎人,迅速用拇指和食指把它们搓在一起,越捻越紧直至把里面的绿汁硬挤出来,滴到流血的伤口上,不仅止住了血流不再发痛,以后也不会发炎留疤,想一想真是神奇!如果挖回家洗净,娘把它放进大铁锅里与黄豆一起熬制成玉米粥,那黏黏糊糊的黄色膏状玉米粥里,躺着若隐若现的碧绿、绵软的“青青菜”,让人看上去禁不住食欲大增,会再多喝上两碗。 有着又白又嫩又水灵的肥根,叶子厚且细长,到叶梢变成尖尖的形状,类似羊角的野菜,乡亲们索性就给它取名叫“羊角菜”,它喜欢生长在碱性的土壤里,更喜欢在坟头上扎堆,挖下来带回家,洗净后趁着清水不曾沥干,赶紧撒上一层细粉般的玉米面,再用筷子来回搅拌,边往上撒玉米面边用筷子搅拌均匀,最后放在铺着笼布的篦子上蒸熟,最好再捣上几瓣大蒜,放上盐花、倒上醋,蘸着酸辣可口的佐料在口中细细咀嚼,那种齿留清香的滋味至今仍让人回味良久。这次清明回家问起“羊角菜”,亲人们说早就消失了,因为当年的盐碱地已经被黄河水养过来了,块块碱地变成了肥田,哪里还有它的踪影? 万物勃发的春天来了,放学以后的孩子们没有机会去挖菜拔草了,家里也不再需要他们为鸡鸭鹅、猪牛羊寻找吃食,他们要做的就是不停地书写作业、上补习班,他们的眼睛没有多少时间在苏醒的花草树木上停留。记得儿时,每当柳树发芽、杨树吐穗、榆树挂榆钱,我们这些放学回到家的孩子就会拿着一个或是玻璃的或是塑料的、也不管是装过什么东西的瓶子,去树底下抓“老摸萤”“黑摸虫”。那时的树木可真够多的,河岸、塘边、村前、村后都是树,有人跑得快,抢到一棵树龄不长的幼树,就用双手抱着树干摇晃几下,“噼里啪啦”会落下几只六足有翅却飞不远的豆粒大小的肉虫子;如果抬起腿使劲踹上几脚树干,就会像下雨一般落下更多的小肉虫子;粗一些的树,就有两人合伙用脚踹树干,丰收的果实就会密密麻麻的落下一层:披着金色铠甲的落下来得多,就预示着当年收获大黄豆;穿着红色嫁衣的落下来得多,则证明收获红小豆;一袭黑外套的肉虫子落下来得多,那就只能是黑豆丰收了。用不了多长时间,带的瓶子就装满了战利品,边把瓶口放在耳边,听里面“嗡嗡”的吵嚷声,边匆匆奔向家,来到鸡窝前,打开瓶盖,把它们倒在鸡窝前的空地上,一下子地面上就爬满了大小不等的,颜色各异的虫子,有翅膀的它们傻不愣登地瞎爬着,还没有振翅起飞,就被鸡尖尖的嘴吃了下去;躲在瓶里不愿意出来的,需要用尽气力狠命摇动手臂,使劲把它们甩出来。黄昏时候,那些在外溜达了一天的公鸡母鸡们,正等着吃食后进窝歇息呢!有了孩子在外抓来的昆虫,娘可以为它们少拌点食,少撒一把粮食粒,鸡们也可以吃到美味的荤菜大餐,可以多产几个蛋,看着头一点一点吃食的鸡,看着它们的嗉子渐渐鼓起来了,为穷困生活所迫,经常愁眉不展的娘笑了,还没有来得及擦清鼻涕的孩子也笑了,因为上学念书用的铅笔、本子应该有着落了…… 至今,我也搞不清楚那些昆虫的学名叫什么。春天来了,我偶尔还会站在树下向上仰望,或摇晃几下树干,甚至童心未泯地踹上两脚,却再也见不到任何颜色的虫子飘落下来了。农药的发明不仅杀死了一些害人的东西,也殃及了太多太多无辜的生命,不知道这是人类的一种喜还是一种悲呢? 麦苗越来越葱郁了,趁着农民还不曾浇返青水,趁着农民还没有喷洒灭草剂,更是趁着短促而美好的春光,赶紧行动起来,去挖野菜吧!苍天对人类真是厚爱有加,哪怕高等的两足动物无休止地破坏环境、毁林伤地、只有眼前利益、不为长远做打算,仁厚德高的大地依然为我们无私奉献,为我们尽可能多的提供方便,宽容我们这些无知、贪婪又不懂感恩的生灵。 [ 本帖最后由 欣欣向荣 于 2014-4-13 15:18 编辑 ]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