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僧的坚硬全文阅读

 2021-09-16    admin  

黄叶斌 一 记得十八年前,我曾经写过一首短诗,名为《心旅四季》: 春之圆舞曲催开灿烂的花季纯真坦诚的心雨撒满翠绿色的日记 如梦年华 书写人生答卷的亮丽 夏之交响乐演奏浪漫的炽烈热情奔放的青春锻铸夸父追日的英杰如火年华 点燃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 秋之韵律诗酿造收获的醇香执著稳健的成熟点缀成时代伟岸的雕像如水年华演绎出纤夫民族的华章 冬之风景画浓缩历史的对话 冷峻崔巍的苍老定格为深沉绚烂的晚霞 如烟年华诉说着人间的酸甜苦辣 如今,不知不觉中,我的人生之旅已经走到了生命之秋的场域,进入花甲之年了。对此,我的感慨多于欣慰,反思多于叹息,焦虑多于慵懒,惶恐多于悠闲,自省多于自得,遗憾多于傲慢。 是的,正如马年春晚的一个节目所说:时间都到哪儿去了?属于我的时间,究竟是怎样在不经意间悄然消逝的呢?时间对于我的馈赠,在生命的轨迹上,究竟留下了多少值得留念的印记?时间浩海之中的渺小个体生命,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几个阶段,所证明、考核、暗示及昭告的无声的语言,在生命档案里,应该怎样写下有价值有意义的诗篇?    二   时间,是一个既具体又抽象、既古朴又时尚、既典雅又粗狂、既无情又恩惠的一个哲学命题,古今中外的文人骚客和思想家、哲学家对它赋予了许多温情瑰丽的评价和赞美。不管它是如河水般奔腾不息而永不回头的特性,还是其如观音菩萨一样惠济天下一切生物动物人类的公平公正的本质;不管它是永恒而无形的生命载体,还是冥冥之中的神圣天眼;不管它是人间喜怒哀乐酸辣苦甜的隐形制造者,还是生命辉煌腾达丧魂落魄的最终审判者——这些理解和解析,一般而言,是因人而异的。比如,关于命运、天老爷、时机、造化和际遇等话题,大概都是与时间的内涵和准确的把握有所关联的。 按照唯物主义辩证法来说,人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宠儿。人的诞生、成长、成熟与衰弱、消逝,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只是,我们往往太多地在生命的终点才醒悟出人生的终极意义和价值。作为时间长河里的匆匆过客,作为浩渺宇宙中的一粒沙子,人的平凡与伟大认定、人的是非与功过评价、人的精神与灵魂超度,人的健康与体魄存在,大概都与时间的淘洗和鉴定有关。于是,在这种无关权势、地位和金钱支配下的道德评判和时间考量中,个人的价值才可能以一种最纯粹、最公道、最无私的形式凸显。 时间的意义,在于个体生命的醒悟、珍惜和把握。世上许多的懊悔、愧疚和自责,大多是在遭受时间老人的惩罚后,才富有一种幡然自新积极有益的价值。可是,这种后悔药,却是被判为终生无效的。为什么人性的弱点是如此地脆弱而不堪一击呢? 光阴的魔杖,是一种点石成金的妖术,也是一种落井下石的诅咒。关键在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取舍。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上会出现三六九等人的原因之一吧。当然,那些权贵者、投机者、贪腐者、欺诈者、虚伪者,也许赢得一时的光环和利益,但是,终究会在时间的斩妖剑下露出其本来的面目。    三   作为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人,我的时间之流是怎样的呢?也许回望是一件精神情感的难堪,是一种欲说还休的尴尬。但是,时代的记忆,往往是一代人的生命划痕,是一种记忆底片中的历史印记。 与国家的政治运动相伴,与时代的风云变幻共生,这是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人所共同具有的一种历史因缘和身份特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的开展和历次政治运动的举办,使得我们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一种“以阶级斗争为纲”指导方针的凌厉严酷所带来的内心困惑与惶恐不安。尤其是文革运动的见证和参与,更是达到一种极致。因为,在社会强大的政治舆论氛围压力下,人人封闭内心,个个怕犯错误。以噤若寒蝉、如履薄冰来形容当时的社会公众心理状态也许不会过分吧。自由、民主与法制遭到不同程度的践踏,而对此的追求和渴望却是一种精神奢侈品了。 比如,在高中时期,我曾经因为一次偶然的错误而遭到了全班同学的口诛笔伐。那是我在下课后,随意在教室黑板上面写下了几个英语单词。结果,不知是谁有意还是恶意地将我写的单词连在一起,成为“打倒某位领袖”的一幅反动标语了。此事被有个同学举报,就成为了一个政治事件了。当然,批判和检讨是不可避免的了。尽管当时觉得有些委屈和不满,但是,还是要表现出来一种严肃自责和真诚悔改之意,这样才能基本过关呀。好像这是学生时代的一个污点吧,现在来看,其实没有故意之作,应该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也是当时政治大气候的必然反映。 比如,我的父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因为他的直爽固执的性格和脾气,在汉口客运站工作得罪了领导,结果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贪污客车票”为由,将他关押劳改几年。后来,经过反复申冤调查,又以无罪判决释放,并且补发了几年的工资。可怜那几年里,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三人在老家艰苦度日,靠一人养活全家,还要供给我们读书费用,实在是太为难了。现在来看,这种冤假错案,在那个时代是比较严重而具有普遍性的,许多家庭悲剧更是惨不忍睹并且在几代人的身心上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创伤。 被时代洪流裹挟而被迫上山下乡,这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最具特质的身份认同。五年的时间浪费,基本上是荒废了青春、虚度了光阴。尽管也有一些关于意志、体魄、经验和生活方面的收获与长进,但是,从全局来看,从宏观来看,从战略来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决策是错误的,也是被历史证明是得不偿失的。这种几千万知识青年由城市向农村迁徙的历史现象,在中国可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吧,就是在世界史上来看,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壮举啊。 好在历史老人不能总是昏睡吧。随着后毛泽东时代的来临,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终于为我们国家和人民迎来了一个比较正常而光明的时期。恢复高考制度,使得我们那一代人迎来了人生的春天。在师范学院毕业后,我先后在县城高中、政府机关、体委、文联、报社和教育等部门工作,亲历并感受了社会转型期的种种人文情怀的温暖与冷酷。打破人为的禁锢和观念的藩篱,现代人的本质内涵才能够得以全面而深度地挖掘和释放,我们这一代人也赶上了这个好时光。物质的富裕和精神的畅达一起降临,互联网时代的便捷和言论的自由共同生辉。尽管也产生了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出现了一些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带来的副作用,以及政治生态领域的一些毒瘤,但是,总的趋势还是向着我们的中国梦前进的。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最明显的历史印记,就是三年自然灾害的痛苦、文革疯狂动乱的迷茫、上山下乡劳动的虚度、改革开放变化的欣喜。作为个人来说,在公务员的队伍里混了几十年,如同“温水里的青蛙”,被现代社会的潜规则所左右,被体制内的弊端所侵袭,被四平八稳的生活所熏染,个人的一些抱负和雄心好像被挤压、被销噬、被融化得无影无踪了。孔孟之道的中庸哲学,似乎在我们这代人身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因为那是一个没有或者很少有个人意志的时代,很少有理想选择的时代,很少有个性张扬的时代。因此,平凡、平庸、平淡这几个特点,也就成为我的职业生涯的主要标志。除了客观原因,还有就是个人性格使然——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屑对权贵卑躬屈膝,不肯为理想付出牺牲,不能为事业做出努力。如此,怎么能具有一种非凡人生的辉煌? 人的选择权是有条件的。每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过程中,都会被注入一种时代基因,这是一种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的宿命。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历史来说,是一个见证者、参与者,同时又是一个评判者、记录者。概括地说,上世纪50年代是希望与新奇起飞的跑道,60年代是饥荒和艰难煎熬的浴场,70年代是混乱与改革较量的屠城,80年代是探索和突围出彩的疆域,90年代是富裕与贫困并存的道场,本世纪00年代是人性与人心纠结的暗道,10年代是自由和腾飞筑梦的平台……这种背景下的生存和生活,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悲剧,还是一种幸运?看来,做出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都是错误的。历史地、辩证地、实事求是地评析这段时间疆域,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加清新明朗和幸福美好的明天。    四   俗话说,人一旦进入花甲之年,就是跨入了老年的门槛。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从生理学角度看,身体机能的衰弱和体力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是,注意有效地克服和防治,却是一种能够延年益寿的良策。 近年来,我的明显感受是,时间之手在我的身体各个部位留下的刻痕。比如,两鬓添雪、口齿流风、视力昏花、皮肤松弛、皱纹纵横、脊椎增生、结石缠身、精力减弱等。这些毛病,我知道是时间老人的一种惩戒和鞭笞,一种忠告和提醒,也是一种警示和暗示。四肢强健,在于运动。保健与运动必须同步。饮食以素菜为主,能够步行就不必坐车。不抽烟少喝酒减少应酬。看电视上网每天不超过四个小时。作息时间要有规律,早晚必须锻炼身体一小时左右(散步、跑步、健身操、打球等)。因此,必须掌控好自己的身体保健,才能与时间对抗、与疾病博弈、与人生对话;才能更好地拽住时间的尾巴,在人生之秋季书写更加美好的诗篇。 另外,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寄托,也是不能或缺的抗拒衰老的重要举措。大脑机器,用进废退。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上网,关心国家大事,加强网友互动,经常动笔写点文章,计划每十年出版一本个人文集(已经出版个人文集两部,分别为散文随笔集和文学评论集)。以此作为一种精神圣坛的祭奠吧,定期叩问心灵,触摸生活温度,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在本命年里,与马年相遇,应当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抱负,有“不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有“马蹄声碎蝶绕飞”的气场,有“随意而安与时俱进”的心态。如此,我们的人生之秋才可能收获金灿灿的果实,获得一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儿女、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生活、对得起时代的欣慰与自豪。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