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强行videos

 2021-09-16    admin  

茶语黄山 文/冷若秋水 第二道:太平猴魁   没来黄山之前,就知道太平猴魁。这种独产于黄山的极品茶叶,是黄山茶的招牌,也是中国茶的招牌。而在黄山周围的茶叶店内,随处可见的猴魁却品级参差,良莠难辨。毕竟,我不是地道的品茶师,最多算是凑热闹的喝茶人,大多时候喝茶都只是倾向于自我的感受。茶店老板对自己茶叶的标榜,冲击着我对茶叶的粗浅认知,难免有些“叶公好龙”的尴尬。好在,有懂茶的朋友一直在鼓励,就慎重地选了一点所谓的精品。无论怎样,这里的茶也算蕴含着黄山的味道,至于品得什么样的感受,全在自我吧。   茶,是草木之精华。太平猴魁,则是茶中精华。这约10厘米高的身姿,就是茶叶中的罕见,再看它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又宛若一朵初绽的野兰花。在我看,这样的外形与“猴魁”的名号是没有半点瓜葛的,还是去看冲泡吧。把脆脆的叶片小心搁置进玻璃高杯,沸水冲下,叶片们由薄变软,又变活,身形有了腾跃的动感,且各不相同,这就是所谓的“猴态”吗?茶香袅袅飘来,香气明显浓郁,像是在释放一种沧桑。啜一口,是深深的苦涩,这味道里,仿佛有着醇厚的石头质感,还夹杂着山中植物的气息。   一直以为,茶的名称就如文章的题目,一定要彰显出茶叶本身的精粹,或是外形,或是味道。而在对猴魁的品味中,我不得不推翻自己之前的陋见。“太平猴魁”这名称的由来,不管是真实的历史,还是虚构的传说,都是与黄山太平县,与猴儿,与魁首相关,而与茶的品相联系并不大,这让我多少有些失落。   品茶,我喜欢在味道里去感知。我深信,生于某地的茶,因受其地方水土的滋养,定会在泡开的一瞬间,释放出只属于它自己的芬芳。仔细端详眼前这杯猴魁,我在想,这来自黄山的贵客,一定也蕴藏着黄山独有的风采,只是它过于内敛,需要我慢慢参悟。就像我这个凡人,此次探访黄山,明知是拜访神仙,却来去茫然。   黄山,就在眼前了。8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4亿年前,有一块陆地在这里芙蓉出水。5000万年的露面不算短暂,可与上亿的概念相比,只算惊鸿一现吧。2亿年前,终于结束海侵与海相沉积,进入陆相地史发展阶段。又历经1亿多年的剥蚀、挤压、断裂、拔高,大自然之手在这个地球北纬三十度的地方,用花岗岩雕琢出一个奇迹,这就是黄山。属于黄山的那些石头,每一块都是这世间的神仙!不然,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块,为何历经岁月尘染,依旧栩栩如生,又那么富有蕴意?可站在大山面前,与这些上亿年岁的石头对视,谁又能在无声的空气中参透多少呢?   猴子望太平,我们望猴子,同是一个望,摄获的感觉却不尽相同。导游的随手一指,我有幸望见了那块猴形石,在高高耸立的,如巨大书脊的石块上,它稳稳端坐。就像现在一样,每一天,在黄山的不同位置,在能看到它的一切角度,都会有许多镜头对准它,拍下与黄山变幻莫测的背景相互映衬的它。可没人知道,这只石猴在那里守候了多久,守的是什么愿望,只知道多少年来,无论怎样的狂风骤雨都没能将它从那块窄窄的书脊上吹落,倒是总能看到它在晴朗的日子恬淡地遥望着太平县,在雨雪浓厚的日子远观着浩瀚的云海。   暮晖漫漫下的山峦,褪去了白日里的硬朗,更多了几分可亲的柔媚。随着观日落的人潮,我一步步攀高。丹霞峰上,山风好客地清吟,大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快感。不过,热情的吟唱还是没能改变清冷的品质,傍晚的山上,凉意愈加深浓。山路上的偶然回首,远望到了那块众人皆识的标志性石头,属于《红楼梦》的飞来石。余晖中,遥遥对视这巧夺天工的石块,它自身的传说已淹没在红楼梦幻的光芒中,脑海里闪过的是那片温柔富贵,以及一丝深凉。   飞来石几百吨的分量对于一座亿万年的大山而言,只是一个精致的点,而对遇见它的人呢?《红楼梦》的导演见了它,便认定它就该是宝玉的化身。那当年的曹公是不是也因见了它,才将自己的命运编织进一块神仙般的石头,塑造出宝玉呢?如今,更多路过它的人,除了听一听导游的介绍,就是随着潮流摸一摸,以图添点财运、官运、福运、桃花运。“石头不是宝玉,石头也是宝玉”,今天的我默对它,只有臆想。   开水缓缓注入杯中,第二泡猴魁。叶片在浸泡中由新绿转为老绿,形状愈加饱满,依然根根挺立,随水流旋转,落定。这一泡,当是猴魁最精华部分的释放。曾经陡峭处石缝里的扎根,页岩风化沙土的孕育,万千草木花竹的簇拥,黄山云雾雨露的滋养,一片茶叶一生的沧桑,此刻就舒展在一杯清水中。再品,唇齿间泛起幽幽的山野气息,还有隐隐的兰花香。举起茶杯,光线顺着相邻叶片的缝隙折射过来,让我想起在黄山浓雾散去的早上,我偶尔抬头拍下的那个镜头。高的那块石头似一位背手拈髯的老者,低的那块则如安然盘坐的听道人,镜头近处衬托着一簇深沉的松枝。再看杯中,挺立的叶片清秀稳健,极像微缩了黄山巍峨的峰峦。   来到始信峰时,只听导游念了一句:“妙不可言,说也弗信;岂有此理,到者方知。”我便头也没抬,跟着前面的人登上狭窄的石阶,过了一架连接两座山峰的石桥,攀上了峰顶。这才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三面临空的山巅,狭小的平台上,转身都要小心。等寻了一个可靠的位置,才敢放眼。对面是一座与之齐肩的独立山峰,上面松石林立,没有人迹;远处高高低低,有刚观赏过的石笋矼,更多是不知名的山岭;再远处,依稀看得见山脚下的田畴村落。这里,是一览黄山北海风光的绝佳角度。始信峰,登山走到此处方才信得黄山的奇秀。不知道古人是从哪个方向走到这里发出“始信”的慨叹,反正当我从后山攀爬到这里,所见还不足全程三分之一时,就深信不疑了。   “何来天女散天花?原是天都仙子家。一坞花香分两度,争传秋实与春华。”清人程之竣的这首诗是写给黄山散花坞的。坞的地势是周围高,中间凹。站在弧形的观景台,眼前山形、云影、松姿,如巨大的盆景,各自婀娜。散花,本意是指花开时节,坞里奇芳争艳,万紫千红,若天女散花。其实,四时风景,天女散下的何止那些只在春秋的绽放。梦笔生花,笔架峰,石笋矼,还有那些不知名的山石,多彩不如春花,可它们的岿然不动与四时赋予的光影融合在一起,也不比春花逊色。花开有季,松石不改,这才是散花坞里真正的绚烂。   莲花峰,天都峰,黄山最著名的两座高峰,也是四百年前徐霞客二次登临黄山的理由。我就在它们脚下了,却也只能绕行而过,在俯仰间感叹,将登峰造极的理想推给下一次登山。一朵盛大的石莲花,一座直插云霄的天殿,两两相望,如一对参禅的僧侣。侧旁,一朵饱满的莲蕊,无语的陪伴,风雨无数载。身前身后,众多奇石顽皮的围绕,谐趣横生。霸气的鳌鱼峰、天狗望月、犀牛望月、金蟾望月、孔雀戏莲花,神龟驮玉兔……,目不暇接的自然造化,活灵活现。雨后初晴,山峰又有了水韵的萦绕,更加神采非凡。   山峰如林,奇石如笋,在黄山的每走一步行走都会为眼前的奇峰怪石惊叹。这就是黄山,这就是黄山的石头。石头本无名,是欣赏的人有心,才在它们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情志。黄山上赫赫有名的景观令人景仰,而那些不知名的石头呢?它们同样矗立了千万载,内质浑厚,风雨不改,是陪衬,也不止是陪衬。   山间行走,脚下的路,是刻在石头上的台阶,虽然狭窄,却踏实安全。遥望山岭,还能隐约看到一些游人攀爬在更为险峻的小路上。那些延展的山路,是谁开凿的已没人记得,也没有漂亮的名号,却可引人一步步走近胜景。高级缆车能缩短升高的时间,也能盗走一步一步拾级而上,目睹精彩的满足。再看那些险要处,也只有山路,更是寻不到缆车的身影。几次登名山后我才懂得,只有放弃乘坐缆车,甘愿承受攀登的辛苦,不怕时间的消耗,才能捕获原汁原味的精彩。如此,不知名的山路该有多重要!   闻黄山,近黄山,入黄山,我以为自己一步步踩过的,一次次抚过的,便是黄山最真实的质感,一生一次的相逢,足以了却最初的思慕,而其实远远不够。杯中的猴魁,几泡之后,叶片依然,幽香犹存。水落茶身,变换出的身影,我辨不清形态,也取不得名字,如我这清晰而又茫然的黄山行。再品,茶味浅淡,似有味又无味,太和之气弥沦齿颊。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冷若秋水 于 2014-2-22 18:01 编辑 ]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