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6 admin
电话嘀呤呤地想起,我拿起电话,哪位?小姨清脆的声音传来,你说哪位呀?然后我们便不由自主地在电话里朗声大笑起来。 小姨只比我大九岁,和我一起在东北长大。她兼有长辈、玩伴、保镖、老师等诸多身份,对我的人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我的印象里,小姨长得十分白净,喜欢用卷发器自己给自己卷头发,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最简单的衣服穿在她的身上都显得特别时髦。 小姨是河北新乐人,是母亲最小的妹妹,比母亲整整小16岁。1959年12月,正值灾荒,20岁的母亲被叔叔带到北大荒的一个面粉厂工作。五个月后,忽然传来噩耗,姥姥去世了。母亲顿时昏了过去。醒来后立即赶回老家。家徒四壁。三岁的小姨瘦得成了皮包骨,头显得特别大。母亲心痛难忍,她心里狠狠责怪自己,要是自己不离开家,姥姥就不会去世,小妹也不会变成这样,自己毕竟是家里的老大啊。办完了丧事,母亲于第二年6月带着小姨返回北大荒。火车上,看到小姨的模样,很多人说,瞧这孩子瘦的,怕是活不长呀。但是,在黑龙江,渐渐地,小姨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而且,顽强、执着地活了下来。一个单身姑娘带着一个小女孩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母亲不得不先把小姨托到别人家,自己才去上班。后来小姨被送到寄宿幼儿园,每周回来一次。直到母亲遇到英俊而善良的父亲,有了自己的家,小姨的境遇才渐渐好转起来。随后,我便轰轰烈烈地来陪伴小姨娘了。 我是小姨带大的。我出生的时候,小姨才9岁。爸爸要上班,小姨伺候妈妈做月子,洗尿片,做饭菜,做小棉袄。第一件做出来皱巴巴的,她拆了重做一遍,第二遍缝起来就很像样子了。鞋难做,她背地里悄悄做了一双,给大姐一个惊喜。白天母亲在菜地干活儿,小姨背着我在旁边玩耍,方便母亲喂奶。我出生的第二年,正赶上文化大革命,队员每天晚上开会。小姨把门窗插好,在家带着我。我晚上大哭的时候,小姨抱着拍着哄。小姨11岁的时候出麻疹,发烧成了肺炎,看到同连队的另外一个孩子因此而病故,父母赶紧将小姨送到虎林林管局医院。没曾想,她刚刚康复出院,两岁的我也因出麻疹被送到西岗医院。好在救治及时,我俩都未留下后遗症。 小时候,我总是习惯于默默地听着、看着,静静地想自己的小心事。而小姨总是欢快地忙碌着,帮助母亲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小姨说,她从小就感觉自己是个大人。粮食不够吃,就掺入土豆粉蒸馒头。人多的时候,小姨要揉七个人的馒头,家里换了十英寸的大锅。那个饥饿的年代,少不更事的我拼命吃,饭不够了,小姨悄悄把我喊到屋外,关上门,小声地对我说,“饭不多,你爸妈干活累,要让他们吃饱,我们省着点好不好。”听了小姨的话,我好像一下子懂事了。入秋后,小姨放学后到地里拾大豆,换豆油。大地封冻之后,小姨跟随大人到山里割条子,作为一冬烧饭的木柴。 小姨活泼、聪明,学习好,人缘儿好,是我心中的偶像。小姨似乎什么都会,唱歌、跳舞、游泳等等。在她组织的“演出队”中我是主要演员,跳现代芭蕾舞,扮演过白毛女、红灯记里的李铁梅、沙家浜里的阿庆嫂。记得第一支舞跳的是“北京的金山上”。每当演出完毕,小姨总是笑意盈盈将我抱在她柔软的怀抱里,给我讲那些“鬼”的故事。我一边听故事,一边紧张地看着窗外,看是否真有一张鬼的面孔映在窗玻璃上。 76年春节前,母亲带着我不到两岁的小妹回江苏老家养病。在那儿一呆就是半年。那时候还没有现成的衣服卖,每年春节前,妈妈会亲手给每个孩子做一件新外套。20岁的小姨买了的确良花布,照着妈妈的裁剪书,给我和妹妹一人做了一件漂亮的娃娃服。她和爸爸一道砌墙,抹泥,隔了一个房间出来,家里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静学习的书房。她贴春联,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大年初一来拜年的街坊邻里都夸小姨能干。 我太依恋小姨了,以至于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她为了辅导妹妹跳级,陪我玩的时间锐减,我甚至写了一封“绝笔信”给她们看,当然是为了引起“重视”,而不是真的要“离开人世”!初二那年,小姨担任我们的班主任之后,我性格开朗了一些,学习也专心了,渐渐地成绩总是在班级名列前茅,直到初中毕业。 我上高中那年,小姨远嫁河北老家。出嫁前,心灵手巧的小姨日夜赶做着一对绣花枕头,鹅黄的的确良底子,绣着棕色的花边,枕面上开放了好多朵牡丹花儿。我说小姨我来帮忙。就用一把剪刀帮着剪线头。可是一不小心,剪断了花朵儿上的一根线。小姨一面笑着说,你净帮倒忙。一面接上了那根断线头。然后,将绣好的一对枕头送给了我和妹妹。我真地希望小姨永远不要走,或者尽量推迟走的时间。可是那一天还是来到了。前一天晚上,我不肯睡觉,非要和小姨说话,小姨说好困啊,我就睁着眼睛想,小姨要走了,小姨要走了。 第二天是个晴朗的日子。小姨的行李被搬上了车。母亲坐在炕上抹眼泪,队里相送的人来来往往。小姨在这里长大,又做了多年教师,全生产队总共60户人家,没有不认识的。我看着小姨在大家的告别声中转身上车,我的泪水禁不住模糊了双眼。 我上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给小姨写信。第一封信的开头,我写,亲爱的小姨,小姨回信跟我说,以后要写,亲爱的姨夫、小姨。从此以后,虽然还没有见过面,但姨夫在我的心里也就有了具体的形象,很亲切,很温暖。 我工作后的第一个假期立即去看望姨夫、小姨。姨夫在卫生所任医生,离家很近。姨夫烹饪的手艺可好了,他总是变着法儿做不一样的饭菜。有一次,他说要让我尝尝“和络”,用荞麦面做的一种小吃,像面棍,咬起来很有劲道。我一口气吃了好几碗,还是姨夫告诉我不能多吃,否则消化不良才作罢。他们的房子只有一间卧室和一间厨房。我已经二十岁了,姨夫、小姨仍然把我当成孩子。姨夫、小姨、他们三岁的女儿玮玮和我睡在一个炕上。我跟小姨说我都这么大了。小姨说那怕啥哩。我就跟姨夫说,我到卫生所睡。结果因为半夜里听到什么动静,胆小的我又跑了回来。玮玮蹒蹒跚跚地到处跟着我,津津有味地听我讲各种瞎编乱造的故事,抱着柔软的小妹妹,我想起了我的小时候。小姨也希望我嫁到她身边来好陪伴她,于是介绍个男孩子给我认识,无奈,我和那个男孩实在是没有缘分。小姨这才作罢。 小姨从小就非常要强。高考制度恢复之后,她便开始复习考试。怀孕期间仍在学习。听母亲说生小姨生儿子之前,肚子已经很大了,还骑着自行车去参加考试。我想象个子不高的小姨,挺着大肚子,在路上劲头十足地蹬着车子。在我的记忆中,小姨永远都劲头十足,充满了生命的激情和活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姨如愿以偿考上大学本科,得以公费上学,毕业后回到原单位继续任教,几年后被评为高级教师。 1996年夏天,小姨带着上初中的玮玮和小学二年级的龙龙来泰州看望姐姐和姐夫,也就是我的父母。我正好在家休假,于是大家都住在我的家里。我那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一口一个龙龙舅,两个人只相差两岁,在床上又蹦又跳,还好没有把床蹦塌掉。母亲开心极了,每天陪同小妹和孩子们去逛公园。仿佛回到了她的童年。 光阴荏苒,转眼间又是十几年光阴。退休后的小姨可时髦了。一年前就用上宽带网,QQ聊天,QQ传照片,比我们还熟练。在老干部局活动中心艺术团跳舞,民族舞、现代舞.....,还是骨干呢。接到小姨的电话,那声音还是甜甜的、娇嫩的,我一时听不出来,就问,哪位?你说哪位呀,然后我们便不由自主地在电话里朗声大笑起来。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芳菲 于 2014-4-14 20:16 编辑 ]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