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湿度》可有可无txt

 2021-09-16    admin  

母亲的恩情报不完 身体一直好好的母亲,突发脑干出血,长久的昏迷在病床上。望着深度昏迷中的母亲,我百感交集,泪如雨下。妈妈,你睁开眼看看啊,我说的话你能听到吗?母亲只有呼吸的声音。疼彻心扉的我,心情慢慢平复以后,母亲的一生,逐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其实,我们不是地道的鲁西人,我的老家在胶东,父亲是蓬莱人,母亲是莱西人。我们全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来鲁西的。胶东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建立政权较早的解放区。当年,莱阳县和莱西县还没有分开,最早的烟台地级政权地址在莱阳,叫莱阳专署,专员叫王石照,他的夫人孙华也是一位女八路。 关于女八路孙华,我母亲讲过一段她的传奇故事,我觉得比电影、电视上演的都有传奇色彩。说的是女八路孙华有一天执行任务的路上,被汉奸认出来了,她赶紧跑到一个村子里,躲到一个抗日堡垒户家里。这个堡垒户家里只有一个老太太,{据说是儿子当八路去了},鬼子和汉奸包围了村子。老太太一看大事不好,随急中生智,恰好自己家里有一身白孝服,是自己的女儿放在家里的。她就让孙华换上一身雪白的孝服,装作刚办完丧事人家的女儿,一路哭着,骗过了村口的岗哨,成功脱险。随后有奸细告了密,鬼子和汉奸到堡垒户家里扑了空,就将老太太拉到村前的小河边,挖了个大坑,汉奸指着大坑说:再不说出女八路的下落,就将你活埋了。老太太从容的说:你们活埋了我也没用啊,她是来过,可是走了啊。这时,有游击队在村后放了几枪,鬼子们忙着追游击队去了,老太太才拣了一条命。全国解放后,孙华找过这个老太太,村里的人说她去东北找她的儿子去了。 王石照和孙华生了孩子,由于刚解放,社会秩序还较乱。而孩子需要人照看,所以,他们就从老根据地找了一个靠得住的女孩帮助照料孩子。我母亲就是通过可靠的关系找来的照料孩子的人。 莱西的马连庄镇夭山屯,处于莱阳、招远、栖霞三县交界的地方,前些年,我回姥姥家探亲,下了客车,在路边首先看到路旁立着一个地名碑样的石刻,上面写着:胶东小延安。可见,当年这里是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之一了。在我童年的时光里,最幸福的事,就是在晚饭后,母亲在热乎乎的炕上纺棉花,一边防线,一边唱歌:牛儿还在坡上吃草,放牛的孩子不知哪里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左权将军家住湖南醴陵县,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躺在母亲身边,听着歌儿,睡着了。 全国解放后,母亲随王石照孙华全家到济南,在一个被服厂工作。后来经人介绍,与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爸爸结婚,有了我们弟兄四个,母亲后来和别人聊天时说道,我们弟兄四个的出生地是四个县,可见当年的颠破流离。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要疏散城市人口,在济南检察院任科股长的爸爸,相应上级号召,主动到鲁西来,支持贫困地区建设,于是,我们全家就跟着到了这个人生地不熟,无亲无靠的鲁西。母亲的身份也由城市工人,又变成了农村的农民 在我幼小的记忆力,有一次,家里养的一个小猪走丢了,当时下着雨,母亲为了找到它,在雨中跑了十多里路,淋的全身湿透,要知道,那时候的一头小猪,是全家过春节的指望啊。 记忆尤其深刻的是,秋后生产队里分地瓜,满地的坑坑洼洼,拉着五六百斤地瓜,母亲在前边啦,我们在后面推。天黑拉到家里,连夜擦成地瓜干,晾晒到房顶上,那个累啊。二亩自留地,麦子要用手拔,用三齿角翻地,母亲两手的血泡。 正像在病榻前侄女含泪诉说的那样:叔叔,我现在自己带一个孩子,有婆婆帮助,还感觉很难。当时奶奶自己带你们四个,没有婆家、娘家人的帮助,她是怎么熬过来的啊。是啊,家里有四个挨肩的小子,光穿鞋就得多少啊,那个时候基本没有买鞋穿的,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尤其是我,好动的性格,一个月就穿坏一双鞋,那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其中的甘苦,只有母亲能够体会的到。 可是,母亲把我养活大了,考上学了,当公务员了,娶妻生子了,母亲也老了,衣服是买过几件,每次母亲都说,有衣服穿。可是我竟然没有给母亲买过一双鞋,也没有给母亲洗过一次脚,我悔啊。在病床上,我摸着母亲那双脚,用毛巾轻轻的擦拭,含泪给母亲说:妈,你都八十岁了,当儿的还没有给你洗过一次脚,就让儿子给你擦擦脚吧。可是,母亲已经没有知觉啦,不知道啦。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疼彻心扉的感觉到,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待,可是,一切都晚啦。 担任基层干部的父亲,由于工作忙,也有大男子主义的性格,家务活都是母亲一个人承担,就是煮鸡蛋、下面条这样简单的饭食,父亲也不会做。那时候,吃水都是到村中的井里去挑,我们兄弟还小,挑水的担子,自然落到了母亲的肩上。而且,不单单是挑水吃的问题,在我的记忆力,几乎所有的家务活,都是母亲一个人承担,以至于,每年阴历的二月初二,据说是民俗中不能动针线的一天,每年的这一天,母亲都会高高兴兴的休息一天,当然,除了做衣服的针线活,还有做饭、喂猪的活计还是要干的。没有婆家、娘家的帮衬,没有亲戚朋友的帮助,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母亲,用一双女性的肩膀,挑起了全家的生活。 人民公社的时候,父亲有一个阶段担任公社的民政助理,我记得有时候,天刚亮就有人道我家里诉苦,大多是家里有病人了,要求救济看病。我问过父亲,他说自己的权限是,最多能够给人家五块钱的救济。现在想起来,在当时五块钱可是个大数额,我们家里六口人,只靠父亲一个月六十元的工资,过的相当紧。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父亲救济自己的情况,也没有听见过母亲要求父亲将救济款转个圈子救济自己的情况。 为了贴补家用,母亲到棉厂打零工,下午下班了,母亲从棉厂的伙房里买来仅剩的四个包子,赶紧拿回家里,兄弟四个一个人一个,母亲只能从厨房里拿以根葱,冲冲饥。 父亲负担着全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像无数的农村家庭妇女一样,每一顿饭,母亲都是先把好一点的饭食让父亲先吃,就是喝一碗面条,那时候都是母亲手工擀的。也要先让父亲喝饱了,有点时候,看着父亲喝了一碗不够,母亲就把自己跟前的一碗让给父亲,自己喝点汤就对付过去了。我们胶东老家,有给小孩子过生日的习惯,那时候条件差,每次到我生日的时候,母亲都要擀一碗长寿面,有意识切的特别长,再淋上葱花、香油,满满的一大碗,直到我喝的头上冒汗。参加工作以后,天南海北的去过一些地方,大小宴席吃过不少,也吃过很多口味的面条,但是,感觉最香的,最好吃的,还是小时候,母亲亲手擀的生日面。 父亲去世了以后,每年的春节,我们一大家子在一起,正月初一,满头白发的母亲,还是早早的起床,用自己平时捡拾的柴火,烧一大锅水煮饺子。饺子端上桌,我们都让母亲先吃,可是每次母亲都说:你们先吃,我还要去把火灭了。就是有时候母亲拗不过我们,也是端着碗先吃几个,不知什么时候,母亲就又跑到厨房里,将火熄灭,然后端来饺子汤,再把孙儿们吃剩下的几个饺子,拨到自己碗里吃了。有时候,母亲草草的吃几个水饺,确坐在一旁,看着一大家子熙熙攘攘,乱乱哄哄吃饭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父亲突然的去世以后,我们打开了他一直锁着的抽屉,看到十二张存折,每个月一张,每张两千五百元,我们明白了,他这是暗中给母亲留下的养老钱。原因是,自从父亲没和母亲商量,就将母亲的户口从城市迁到了农村,并且主动带头来到了鲁西,为此,母亲多有怨言。父亲的这十二张存折,是给母亲留的后路。二000年的时候,三万元虽不是一笔巨款,但是,在当时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当时,养老、医保都没有到位。母亲除了极少的遗属补助以外,也没有其他收入。所以,我们兄弟约定,各家再有困难,也不能动老母亲养老救命的钱。母亲看到四个儿子家里,孩子上学,买房子等等,都需要钱,曾经多次和我们商量,让我们把钱分了,以救燃眉之急。她自己有遗属补助,身体还好,再养个鸡,喂个猪,也能补贴点,如果真有病了,你们几个再兑也不迟。我们兄弟觉得,都是人到中年的了,再花老母亲保命的钱,不忍啊。我们买不起大房子就住校的,买不起汽车就坐公交,就是有困难也不能花老母亲的钱啊。所以,始终没有同意,分钱的事,也没有实行。 父亲去世后的这十几年里,母亲曾患过:白内障、椎间盘突出,胃寒住院治疗,颈椎狭窄等疾病,我们兄弟一起努力,都给看好了。真正住院治病,也就是四年前因胃寒在中医院里前后住过不足一个月。牙疼病换牙,都是到县医院治疗,八十岁的人,还能自己爬三楼诊室,说明她的身体基础很好。我们心中暗暗感觉,像母亲这样的身体,活到九十岁,甚至上百岁,都有可能。万万没有想到,在一个倒春寒雨夜后的黎明,您因为脑干出血倒在床上,医学专家说,母亲再也醒不来了。 疼定思疼,回顾母亲的一生,她为这个家倾注了全部的心血。那真是风里来雨里去,一把屎一把尿的将四个儿子拉扯大了,刚刚能喘口气,十个孙子孙女又陆续来到这个家里,要知道这十个孙子孙女是在十年多的时间出生的,几乎是一年一个,有的年份是一年两个,都是自己的孙男娣女,都要看护,顾得来吗?等最后一个孙子离手了,爸爸的身体又有病了,满含悲痛的将爸爸送走,母亲也老了。 当时,望着满头白发的母亲,我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母亲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可是,我又能做些什么哪?自己总以为,母亲生病了能够给她看好病;吃得饱穿的暖,不让她生气,争取让她高高兴兴的过好每一天,这就是尽到孝心了吗?尤其是近几年,母亲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我们愿意让她住在我们县城里,有空调暖气的楼房里,而操劳一生的母亲,更愿意在农村住,和她们那些街坊邻居的大娘大婶们拉家常,为此,我们没少起争执。我们只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从母亲的角度考虑了几次哪?我们了解母亲的内心感受吗? 尤其是这两年,她到我这里住的时候,做饭、洗碗,我都不让她插手,就是包饺子也让她在一旁等着吃现成的。现在想起来,我这种做法,母亲并不高兴,这不等于说她老不中用了吗。 这么多年来,每次母亲在我家里吃饭,我每每问母亲想吃什么,回答都是你做什么都行。现在母亲倒在病床上,再也不能吃我做的饭了,可我突然想起来:如果有人问我母亲喜欢吃什么,我还真回答不上来。 你要问我母亲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我能肯定的回答:两件事,一个是全家人在一起;第二是儿孙们有出息。过年过节,儿孙们回家后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母亲高兴。这几年,孙子孙女们都大了,散布在几个大城市就业,回来看她的时候,遇到街坊邻居询问,她会满脸幸福介绍。尤其是儿子考上了北京市公安局的公务员,上班以后,母亲多次索要他穿着警服的照片。开始我也不当回事,等给了她照片,我在其他场合问弟弟和弟媳,他们解释说:妈妈是在拿着照片向街坊邻居、亲朋好友们夸耀——俺孙子有出息了。侄子在县公安局工作的事,她夸耀好几次了。 有些人写纪念母亲的文章,都说自己的母亲是伟大的母亲。我说自己的母亲是平凡的、勤劳的母亲。只上过识字班的母亲,对于国家大事,即使是离自己身边近的乡、村里发生的事,对于她来说,只是饭后闲下来说说而已。她最关心的就是自己家里的活计和儿孙们的成长。她为了儿孙们的幸福,辛苦操劳了一生,鲁迅说老黄牛是:吃进的是草,挤出是奶。用在母亲身上,恰如其分。 假如用花来比喻母亲的话,人家成就大事或者儿孙们有大出息的母亲,是牡丹和芍药。我的母亲就是田野里,马路边悄悄开着的一朵苦菜花。借用电影《苦菜花》中娟子母亲的一句话:这苦菜花啊,根苦、叶苦,可是开出的花是香的。贫雇农出身的母亲,含辛茹苦的将儿女们拉扯大。这就是根苦、叶苦啊。儿孙们多是基层的医生、教师和公务员,也算是母亲心血浇灌出的、开在田野路边的小花吧。 面对着病床上再也唤不醒的母亲,我心如刀割。娘啊,我说的话您能听的见吗?您喜欢的孙子孙女们都看你来了,您不是想他们吗,他们都来了,您醒醒啊。这几年,为了让您能在我们家里多住几天,我曾经给您发过脾气,您不生气吧,我那都是为您好啊。您要是真生气,就让我跪在您面前,让您打几下,骂几声,都行啊,您醒醒啊。 娘啊,您一生勤俭,到现在家里还喂着十多个老母鸡,下的笨鸡蛋您自己舍不得吃,不是留给孙子孙女,就是馈赠了亲朋好友。七十岁的人了,还到地里麦穗,我们劝都劝不住。这几年,麦穗拾不动了,但是,看到路边的空纸盒子、塑料瓶子,也要捡起来,卖几个钱攒着,为的是给儿女们减轻负担。至今家里还有很多您平素积累的空纸盒子、塑料瓶子之类的废旧物品。娘啊,养儿防老,我们哥们几个再平庸,也能养活自己的亲娘啊。 我操劳一生的母亲,可能永远醒不来了。假如苍天有眼,我愿意做苦役来回报;假如菩萨有灵,我愿意跪求菩萨开恩,让我一生辛苦的母亲再活几年,再看看这清平的盛世,感受儿孙绕膝的幸福。 我用这含泪的文字,敬献在母亲的床前。 您不孝的儿子敬上。 [ 本帖最后由 清河杨柳 于 2014-5-11 14:37 编辑 ]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