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3 admin
剑鸿 1 蜿蜒在地头的小路,宽不盈尺,油菜花开的时候,就像潜伏在花丛中的一条蚯蚓,如果没有路旁的牛筋草做向导,人们也许会在田野里迷路。 到处可见的牛筋草,据说是一种药材,清热利湿,可治小儿急惊,黄疸,痢疾,能防治乙脑。可能是父辈们对草的药性不了解,也可能是承蒙乡下的谷物粗糙水土好,童年的我们,成长得还算健康也很顺利,除了偶尔感冒发烧,并没有牛筋草的用武之地。所以,在农村生活的多年里,牛筋草的味道到底是甜是苦,是辛是酸,我不知道。在地里劳动的人们,有时会顺手扯起几蔸牛筋草,熟练地打个结,以作捆绑东西之用。也有喜欢作弄人的家伙,趁着牛筋草长得茂密,将小路两旁的草尖结在一起。遇到走路粗心的人,走着走着,忽然绊个趔趄,甚至摔个“狗啃屎”,也说不定。 小路通往一个叫滩头的村子。由于地处三县交界处,周围人口稠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只有千把人的村庄竟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市。集市虽小,剃头摊子农药店子打铁铺子照相馆子却一样不少。每逢赶集的日子,四围村子的人们顺着乡间小路,不约而同赶到这里,也有邻县人不惜等上半天的船,纷纷渡过一条叫清江的河,熙熙攘攘地将一块巴掌大的地方践踏得灰尘四起,落雨天,满地的泥泞浓稠如浆,混上一些鸡鸭的粪便味,还有从田野里吹过来刚刚浇下的猪尿味,弄得整个街道像一锅馊粥。 尽管如此,人们赶集的热情丝毫不减,目的不过是扯上几尺布回去给小孩做衣裳,在农忙来临之前修理一下被土疙瘩磨钝了的锄头耙子,或者花上几毛钱请理发师傅理个头,刮一刮胡子,享受一把被人服侍的味道。也有的人像我们村的九根老头,纯粹是为了看世界,十回赶集九回空手而归。他是一个鳏夫,老婆早亡后就没有再娶,也许是娶不到吧,总之没有儿女,一辈子靠赶集找乐子,说起四乡八镇的奇闻异事,唾沫星子直喷到人脸上。前几年,老头瘫痪在床后就一直窝在家里到死。人们说,这是看世界看得太多的报应。 对于我来说,经常走上这条小路,不仅因为这里是集市,更因为这里是外婆家。从我们的村口到外婆的村口,约莫三里左右。 2 据母亲说,我五六岁的时候就走过这条小路,一手牵着两三岁的弟弟,一手提着装鸡蛋的角篓,去给住在邻村的外婆送节礼。母亲的话,本意是教导我的儿子,想以乃父小时候的英勇表现,说明小孩子要听话要勇敢要敢于任事的道理,却无意为我还原了一段久远的记忆。 我记得,那只角篓是用竹篾作成的,由于用得时间太长,有几处的篾片已经干枯破碎,露出了几个窟窿。母亲趁着邻居家请篾匠打筛子打晒席的机会,央求篾匠师傅补过好几次。这一回,角篓底部又有了一个破洞,等了几个月,整个村子都没有人家请篾匠。母亲干脆专门找了一块厚实的蓝咔叽布片,穿针引线,像缝衣服一样缝了起来,一会儿将针在头发上擦来擦去,一会儿用剪刀剪掉一些竹篾,老半天,才低头用牙齿咬断线头,算是缝好了。然后小心地装进十个鸡蛋,又用手掂了掂,才露出微笑。 鸡蛋提出门的时候,母亲从门口春联的角上撕下一小片红纸,又到灶下捏了两颗饭粒,用指头尖揉碎,郑重地将红纸黏在其中一个鸡蛋上。我问母亲为什么要黏红纸,母亲说,黏了红纸,我们家和外婆家会变得更好。我虽然不知道红纸和好坏有什么关系,但母亲既这样说,我便觉得所提的不仅仅是鸡蛋,还有能让我们变得更好的只有大人才说得清楚的东西。 那一次,三里路好长,长得一直伸到我现在的记忆里。 这次的光荣使命,是否牵着弟弟的手一起完成,我完全忘了。但是,我却记得,走出村口走上小路走向田野的一段时间里,一种穿越旷远、幽静的巨大空间所特有的孤寂感包围了我。这是我第一次走出村子的视野,尝试独自走完一段路。一路上,虽然也有小鸟和蜜蜂的陪伴,我却忽视了它们的存在。我的注意力一直放在小路的沟坎和转折上,放在自己的想象上。在一段比我的身体还大的铁管面前,我看到它颤抖着喷出巨大的水注,轰鸣之声让人心慌。为了越过这段管子,我似乎踌躇不定地站了很久,还回头看了几次家的方向。最后,还是麻着胆子从铁管下钻了过去,可是路面湿滑,角篓磕到地面,有几个鸡蛋破了,从里面流出蜜糖一样的蛋黄来。直到懂事之后,我才还原了当时的真实场景:这不过是一段正在灌溉的抽水管而已。 走进村口,外婆风摆柳一样跑过来,满口“乖崽,心肝”地喊着,一把抱起我亲了几口。在外婆的怀里,我忘记了母亲教的礼貌用语,没有叫外婆,反而鼻子发酸,眼泪打转,有要哭的感觉。 3 外婆的家,并没有因为母亲黏的红纸而变得更好。 不会说话的哑巴舅舅始终不会讲话,耳朵也是聋的,只会指手画脚、阿巴阿巴的乱叫,让我觉得奇怪而且害怕,只有外婆和母亲可以猜出他手势的意思。外婆家的房子,依旧是阴暗潮湿的老房子,房间里只有一个狗洞大小的窗口,伸手不见五指,住着外婆和三个舅舅,明瓦上满是污垢,天井里的雨水似乎常年在下。炒菜的时候,只用一小块纱布占了菜油,在锅底擦一下,就算放了油,吃得最多的还是马齿苋和南瓜粥。 那个时候,还没有包产到户,爷爷奶奶去世得早,父母要忙着挣工分,隔一段时期,外婆就会沿着小路,踮着小脚,来到我家住一段日子。更多的时候,是父亲用自行车将我送送到外婆家住。路上,我经常可以看到三三两两提着小篮子赶集的老婆子,挑着油缸走村串户卖油的老汉,穿着新衣裳去做客的女人和小孩。女人们在路上遇见了熟人,总喜欢站在路边说话。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我时常担心父亲会把车骑到地里去,但那时的父亲年轻有力,车把扶得稳稳的,始终行驶在小路中间。路旁的行人、桔树、庄稼,还有一座座坟包,都活动起来。远处的田野,村子,云彩,也跟着一起活了。 春天,风把田野和土地吹活的时候,外婆却死了。 外婆的死,被舅舅说成是“百岁”了,母亲听后异样地哭了。到底怎么个异样,我说不清楚,也记不得了,但与平时为了一点小事和父亲吵架时哭得有所不同。我模糊地感到“百岁”不是什么好事情。父亲用自行车匆匆忙忙驮着我上了小路。平时骑车骑得那么稳的父亲,这次,却不时滑到路边的地里。来到外婆家,我已经看不到外婆的身影,只看见老屋一侧放着一口黑漆漆的棺材。我偷偷问父亲,外婆是不是在里头,父亲没有回答。 接下来几天里,外婆家出奇地热闹,许多亲戚赶来,披上白色的头巾,对着外婆的灵位跪拜,挤在阴暗的老屋里说笑。旁边的桌子上,坐着几个吹唢呐的人,吹唢呐时,他们的腮帮子鼓得像个球,不吹的时候,却瘪得颧骨老高。一连几天,我都在盯着他们的腮帮子看,直到八仙抬着棺材走向小路旁的坟地里。就这样,我和外婆的生命重叠期结束了。 4 外婆去世后,每次再去滩头村,母亲就只说去舅舅家,而不说去外婆家。为什么要因为一个人,而改变对一个村子的称呼,母亲从来没有解释过。我也没有问。也许真地去问,母亲也回答不了。 不管是外婆家,还是舅舅家,改变的只是名称,不变的却是血脉,是记忆。这些年来,村子里的年轻人很多外出了,只留下老人和孩子。每回走过这条小路,总能看到几座新坟。对于很多像母亲这样的人来说,也许意味着村子的称呼可能要发生变化了。古老的村子,承载生死两端,却从来不曾有过辉煌。小路因为走的人少了,似乎日益苍老枯瘦,牛筋草长得更加茂盛。由于村庄的变迁,小路通往集市的部分已经断了头,只留下田野的延伸部分,还像蚯蚓一样隐藏在油菜花从里。村子的另一头,已经修了一条宽阔的进村道路,那是一条踩不出足印的道路,和热闹相连,和忙碌相连。在热闹和繁忙里,谁还记得乡间小路上的那些欢乐和忧伤,记得田野中的那些宁静与凄惶。 到城里生活后,每年春节,我还是坚持取道小路,给舅舅们拜年,喝点酒,听听他们在外打工的经历,给哑巴舅舅递上一根烟,打几个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手势,与他交流。破坏我这一习惯的,是妻子的高跟鞋。高跟鞋不适合在小路上的沟坎行走。我便举出走小路的十条好处,全力动员儿子陪我步行。我所列举的好处是:空气清新、风景美丽、可以锻炼身体、可以赛跑、可以捉迷藏、可以偷吃油菜条…… 我不知道是哪一条打动了儿子。但是,在内心深处,的确有一个理由在打动我,是什么呢?走上这条小路,我的心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安静下来。云雀在头顶高唱。油菜花在风中起伏,田野到处充满着繁衍的气息,沟渠中的蝌蚪长成小青蛙,把田野当成了一面巨大的鼓,到处蹦跳,也许还有菜花蛇在大地的深处游走。走在小路上,人好像变更高大了,一下子,便能找到头顶天、脚踏地的感觉。 路是人走出来的,也是人丢弃的。也许有一天,小路会重回它原始的怀抱。到那时,小路上曾有的身影和热闹,承载的故事和悲伤,都会被繁茂的花草覆盖,人们翻开泥土的时候,找不到一丝痕迹。只有风,行走在田野里,行走在小路早已荒凉的脊背上。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14-3-18 17:17 编辑 ]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