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3 admin
麦收时节 田里小麦的颜色变黄了,联合收割机也即将忙碌起来。望着一片片金色的麦穗,儿时麦收季节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记得儿时芒种前夕,大人们就开始忙活。在我家屋后的一块空地上,父亲套上牲口,挥动鞭子,开始了麦收前的头道工序——耙场。耙是长方形的如同茶几面大小的一种犁地农具,四周是一扎多宽、半指来厚的木板,木板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一些上粗下细的铁橛,牲口拉着它一圈一圈地转,地面的土便被翻起来,出现了一道道浅浅的沟痕,如果感觉犁得浅不满意,可以在耙上方压上重物,以便负重的耙犁得深一些。父亲左手牵缰绳,右手举鞭,牲口就以他为中心,周而复始地转着圈,直到整片空地被全部翻了一遍为止,然后稍做休息,卸下耙换上一大束带叶子的树枝,让牲口把刚刚翻起的土扫平,接着就开始了比较辛苦的担水泼场工序。场院附近有水井或者沟渠最好,水源距离近来回担水省力,把一桶桶水泼遍场院,等到半干不湿时,家中老小会帮着把旧年的碎麦秸,一抱一抱地运来,用双手抖落在地、薄薄地铺一层。牲口又开始出场了。这次是给它套上碌碡,在主人的指挥下,开始了一圈一圈的碾轧,碎麦秸被嵌进翻起的、湿润的土里,二者紧密挤压在一起,等麦场轧平后,用扫帚把表面的碎草杂屑清扫干净,晾晒几天,一块光坦、瓷实的打麦场就此诞生,只需地里的小麦来安营扎寨了。 麦熟一晌。昨日还绿意犹存的小麦,经过太阳一天的暴晒,转眼就黄澄澄一片了。天还蒙蒙亮,大伙儿开始起床,带上干粮、咸蒜、禽蛋和一大壶水,拿着早就磨好的镰刀,向麦地进发。割麦高手一下子会割三五垄,先是用镰刀拢一把麦子,左手抓住麦头下方,右手用镰刀贴地一割,就能收一捆。腰一弯、左手一伏、右手一割,似乎是一口气的功夫就到了地头。“立夏吃个蛋,力气长一万”,禽蛋没有少吃,我麦子却割的有数。从一垄下手,胳膊被麦芒刺得生疼,脚踝被高低不平的麦茬刺出血,苦不堪言也只能忍着,在大人的感召下,慢也得坚持割到头,谁让“麦天无闲人”来着!前边有人割,后边还需要把麦子捆起来。拿两绺小麦,把麦头拧在一起,往数量合适的麦个子上一搭,拢起小麦交叉往两边用力拉,然后拧结成扣就算成了。捆好的麦子,再装到牲口车上,最下层往四外出,越往上越往里拢,形成一个类似金字塔却没有塔尖的样子,垛结实后运到麦场,趁黄昏凉爽,再用铡刀把麦头与麦秆分开。摁铡刀是个力气活,把铡刀高高抬起,等人把麦个子放进刀刃下面,用力向下一压,麦头就被人甩到了场院里,麦秆堆到了场院边上。等太阳出来,把麦头用木叉摊开晾晒,越是太阳炙烤越要到麦场忙碌,摊场、翻场、轻轻抖落以便通风使麦头干得更快一些,然后再用石磙在蓬松、干燥的麦头上碾压。真是“汗珠子滚太阳“,人们的脊背变成了铁锈的颜色,爆了皮的脊梁上汗流不止。上了年纪的人,脸色只有皱纹的褶里有道道肉色。前边碾压着,后边就有人双手把木叉伸到麦头下,轻轻撩起、抖动、翻一遍。为了把小麦粒碾出的彻底、干净,需要不停地翻场。抢收!抢收!因为说不准何时飘来一片云彩,洒下一场雨,来不及堆好的麦子,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被大雨浇,让人哭都拿不出正韵来。 打场要晴天,扬场需好风。扬场好把式抡起一木掀麦子,往空中一撒,一条优美的弧线落下后,麦粒与麦糠就一分为二,另一个人会手握一把大扫帚,扫掉麦堆上残余的麦穗、麦糠,金色的麦粒便呈现眼前。全家人把麦粒装袋运回家,待好天时再搬出来晒上几日,就可以入仓收工了。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个把月疲惫不堪的农人,看到颗粒归仓,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如今,联合收割机前头开过去,后面麦粒就直接出来,在农村再也找不到当年打麦场的影子,人们也不必为老天爷是否刮风下雨而犯愁,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