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微雨x楚晚宁塞橘子哪一章

 2021-09-23    admin  

山里人家   暑假,没有出去旅游,而是一个人走进大山,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看看。   我们这里山多、川多,说起来很多人都是大山的孩子,与大山有着不解之缘。近些年,有些人家从山里搬出来,到城里去,成为城里人。但很多人还是留在大山里,坚守在贫瘠的小山村,守护着家的感觉,给那些已经离开这里的人,留有一个可以魂牵梦绕的理由。   父母已经过世很久,住在山里的叔叔一家,就是我们上一辈中最亲近的人了。他一家人一直住在大山深处的老家,守护着我们曾经几代人居住过的老院子。每隔几年,我总要回到大山里的老家,一方面,是要探望已经年迈的叔叔婶婶以及他们一家人,看看仍然留在那里的儿时小伙伴;另一方面,则是寻找一下故乡的感觉,寻找曾经的儿时的踪迹,给频频出现在梦境的故乡,一个亲切的拥抱。   小山村地处大山的深处,交通不便,十分闭塞,发展的脚步几乎停滞了。因为不断有人家搬走,原来几十户人家的村子,如今只剩十几户了。在大山深处,就像一艘搁浅了的船,几乎被人遗忘了。   四面环山,藏在深山里的小山村,十分安静。   有一条崎岖的山路通向山外,公路在山的那边。小山村难得有外人来,每天日出日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每一棵老树,每一道沟岔,甚至每一朵从孕育到蓓蕾到绽放到凋谢的山花,都是熟悉的。山村里的老人孩子,一草一木,都是相亲相爱的,世代相守,枯荣相望。偏僻的小山村,在大山的深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艰难度日。   山多,川多,石头也多;地少,平地少,可浇水的平地更少。吃粮、吃水、烧柴都相当困难。那些头脑活络的人,那些在外有亲戚朋友的人家,都陆续搬出了大山,寻找一个好奔头去了。人多的时候,村子里热闹,红火,却是越来越贫穷。因为贫穷,有人离开了。留下的人,因为无奈,只能坚守。人少了,显得冷清,似乎缺少了生气。可是,却因此改变了人多地少的困境,土地富余了,打下的粮食绰绰有余,人们的日子日渐好起来,小山村的生态环境也渐渐有了改善,往日贫穷闭塞的小山村,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个小山村,藏在大山的深处,被绿树环绕着,像一个世外桃源。   山坡上,山川里,树木有了明显的增多。一片一片的绿色覆盖在黄褐色的土地上,大山深处,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现在正是夏末秋初的时候,漫山遍野的野草、庄稼、树木茂茂盛盛,从眼前一直到山的尽头。山路两边,蒿草很多,有的已经到了人的腰际,遮住了前边的路。山风掠过,蒿草起伏着,一波一波涌向远处,像大海里的波涛。   寻一块石头坐下,让山风从身畔吹过,感觉山野的凉爽。纵目望去,那个小山村就静静安卧在大山的怀抱,被层层绿树掩映着,像一幅具有古典意味的油画。   一条小河从山川的那边蜿蜒过来,细细的,像一条银色的线。弯弯曲曲的,躲过乱石、迂回一座座从大山脚下延伸过来的山丘,穿过村头一片茂密的树林,绕着村子潺潺而过,然后,从一座小桥下面流过,逶逶迤迤的,向东面去了。沿着小河的轨迹,形成了一条绿色飘带,舞动在山川里,环绕在村子的腰畔,让这个深山里的小山村,有了几分柔美、润泽。这是一条母亲河,有了她的存在,这个小山村得以生生不息,也让这一山一川有绿色掩映,草木丰茂。   但是,因为闭塞,几乎与外界隔绝,那些年轻的心都长了草,不断向外蔓延。尽管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已经有了改善,还是有人家不断从这里搬出。这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小山村,难掩日渐败落的窘境。   柱子是我儿时的伙伴,也是儿时伙伴中现在唯一还生活在这样的人,他现在已经成了柱子爷爷。每次回到老家,我总是要到柱子家里坐一坐,坐在葡萄架下,喝茶,品尝应季的水果,谈谈过去,儿时那些难以忘怀的过去;说一说眼前,渐渐好起来的日子;自然也会说起未来,畅想未来,当我们老得不能动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村子里人家一年比一年少,自然就余下了不少土地。人是可以挪动的,土地却不能,无论你有多大本事,你都无法将山里的土地带进城市里。无论你愿不愿意,金银财宝,甚至一草一木都可以带走,唯有土地无法带走,你得把土地完完整整地留在这里,留给这里的农民。土地是农民的根啊。   留在这里的人家,家家户户的院子都十分宽敞,宽宅大院,高居于半山坡上,面对潺潺流水、一川美景,自有一番气象。   柱子家坐落在村子偏东的位置,坐北朝南,背靠巍峨的大山,南面是东西走向的山川,脚下是一条潺潺的小河。房前屋后,都被绿树环绕。从大门走进去,是一条长长的甬道,用青石板铺成,一直通向屋门口。甬道的两边,按左右分成种植区、养殖区。右手边,是一畦一畦的菜园子,种着一些应季的蔬菜。一畦挨着一畦,一茬接着一茬,绿油油的,新鲜、环保,一家子吃的菜,足够了;左手边,从北向南数,紧挨房屋的是两个圆屋圆顶的粮仓,用来储存粮食,一家人一年的粮食都储藏在这里。往南,是一个很大的羊圈,养着几十只羊,白天撒出去,有专人放牧,晚上回来,关在羊圈里。冬季,一般就不出去放牧,在羊圈里圈养。人的衣食无忧,牲畜也不会食不果腹,家里早已经为羊准备好了过冬的饲料。最南边,挨着大门口的是一个猪圈,里面养着两头肥猪,准备过年宰杀,一年的猪肉,就不成问题了。   柱子家一排正房,一共四间。他和老伴住两间,儿子儿媳和两个孩子住两间。儿子儿媳常年打工在外,平时家里就剩老两口和一个孙儿、孙女。正房的前面是一架挂满了葡萄的葡萄架,葡萄架下面摆放一张圆桌,旁边有两把椅子。我和柱子就坐在椅子上,喝茶、聊天。   柱子和我的年龄差不多,都是五十开外的人了。常年的田间劳作,风吹日晒,他似乎比我显得苍老一些。有些偏西的阳光从葡萄叶子的空隙传过来,躲开一嘟噜一嘟噜沉甸甸的葡萄串,斑斑驳驳地落在他的头上、身上,恍恍惚惚的。看起来,他的头发愈加花白了。他的脸上皱纹很多、很深,纵横交错,很像大山上那些长长短短深深浅浅的沟壑。大半辈子的岁月沧桑都深深隐藏于那些皱纹里了。他显得有些消瘦,却更加显出硬朗的骨架,那不是养尊处优的保养,那是辛勤劳作的结果。手很粗糙,手指的骨节突出,有些变形,那是常年劳作的痕迹。他伸出粗大的手,给我到了一杯茶。我端起来,慢慢呷了一小口,果然是沁人心脾。山里的泉水沏的茶,就是和城里的不一样,水的甘洌,茶的醇香,都氤氲而出。也许是山里的泉水,山里清新的空气,和自家种植的没有任何污染的粮食,让柱子的身体那么结实,像一个年轻人一样,常年劳作在大山深处。   说起来,读书的时候,柱子的学习成绩还是很突出的。只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在我们升初中的时候,他没有像我们一样,进城读书,留在了村子里。这一呆就是一辈子。像村头那些老树,将根深深扎进泥土里,再也无法挪动了。   这个处在深山里的小山村,总是让我魂牵梦绕,每隔几年,就得回去看看,走一走,感受那曾经非常熟悉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感受故乡那亲切的气息,这样才会踏实。我不知道,在我的潜意识中,让我难以忘怀的,自然是故乡的山水、草木、老房子、还有叔叔一家的亲情。是不是还有那个儿时的伙伴柱子呢?我说不清楚,只是每次回来,都一定要到柱子家坐一坐,说一说儿时的往事,找回儿时那种纯真与无忧无虑。有时候我会暗自嘲笑自己,喜欢回忆过去,喜欢与儿时的伙伴在一起,看来自己真的老了。   柱子生活的并不轻松,年轻的时候,家境不好,常年劳作却无法混一个温饱,忙忙碌碌辛苦了半辈子,觉得自己并没有过几天好日子。转眼间,自己就老了。送走了双亲,儿女却长大了,日子过得仍然不宽裕。儿子成了家,自己也熬得只剩下一把骨头架子,孙子、孙女接连出生,家里添了丁也添了口,带来了喜气也增添了压力。为了生计,儿子儿媳只好常年打工在外,家里所有的一切,都扔给了柱子老两口,柱子只能像年轻人那样,硬撑着。   像往常一样,我们坐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说一说童年往事,说一说柱子艰苦的生活、往年的收成、今年的年景;也说一说城里的见闻与烦恼。不知不觉间,院子里的阳光有些暗淡,太阳快要落山了。柱子老伴端上一盘洗干净的葡萄、苹果、沙果等,都是柱子家自家果树摘下的。看见盘子里颗粒饱满的葡萄,通红的苹果、沙果,柱子脸上现出笑容,一边让我品尝,一边说起村子里这几年的变化。   过去,这里人多地少,有限的土地养活不了村子里几十户人家。这几年,村子里的境况有了根本的改变。那些搬走的人家留下了大量的土地,打下的粮食足以养活剩下的人口,并且富富有余。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开始注重山里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种树封山,保护生态。几年下来,树木多了,山野里的草高了,风也不那么硬了,小河里的流水似乎也丰沛了许多。房前屋后,沟沟岔岔坑坑洼洼,小河的两边所有空闲的地方都栽种了树木。有杏树、枣树、沙果树、苹果树……所有可以在这里生长的树木都栽种了。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一架或几架葡萄树,现在,大都到了开花挂果期。每到夏末秋初,山坡上、沟岔里、河滩边、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到处是草木葱茏,瓜果飘香,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山里人的心情,也一天比一天豁亮、开朗。   村村通的惠民工程,没有忘记大山深处的小山村,通了电话电视,也为村里修了一条通向山外的简易公路。每到瓜果飘香的时候,就会有山外的人开着车进来,收购山里的水果。山里的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赚到钱。这山里的日子一天一个样,越来越滋润。柱子笑着说:“老天是公平的,总不会饿死我们这些傻等的瞎家雀。”   我也由衷高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离开的有离开的道理,留下的有留下的缘由,只要我们心怀希望,脚下的土地是不会抛弃我们的。   我笑着对他说:“现在国家的政策有了变化,为加快城镇化进程,鼓励农民进城买房,可以把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成为真正的城里人。你现在有钱了,为什么不到城里买一处楼房,像那些人一样,搬到城里住呢?”他不笑了,一本正经地说:“我为什么要到城里住呢?城里除了人多车多花钱多,我看不出有什么好来。过去那么穷的日子都熬过来了,你看看现在,多好啊。”他指着眼前绿树环绕,瓜果飘香的村子、山川。“这么好的地方不呆,挤到城里做什么?我的脑子可没病。”看见他那副认真的样子,我笑了,拍拍他的肩:“我只是随便一说,你还当真了。”他也嘿嘿一笑:“我老了,挪不动了,那也去不了。孩子们将来到哪里去,我管不了,我这辈子,生在这里,埋在这里,我得守着这片祖宗留下的土地啊。”   阳光漫过院子,照在房脊上,有些富丽堂皇的感觉。房后的山坡,也沐在明亮的夕阳之下,像是一个童话世界。院子里有些暗淡,那些斑驳的阳光,也被夕阳收了回去。我们静坐一会儿,谁也没有说话。柱子的一番话,让我感觉有些沉重,有些感慨。   送我出来,站在大门口,看着山川美丽如画的景色,柱子对我说:“再过几年回来,说不准你也不愿意走了。”   其实,最近几年,我的确有这样的想法,回到家乡,置办一处宅院,栽树种菜,开垦几畦花圃,修建一处鱼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此一生,岂不快哉。可是,这样的愿望恐怕难以实现。人就像流动的水,从一个地方流出来,是很难再流回去的。   太阳贴在西边的山头,暮色拢过来,大山的怀抱,柔和而温馨。有人家的烟囱冒出缕缕炊烟,缠绕在房前屋后的树冠上,飘渺在后山的腰畔,远远看过去,有些暮霭沉沉的况味。暮归的羊群,被牧人驱赶着,从后山坡下来。羊的咩叫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仍然有一些残垣断壁,破败的院落,倒塌的房屋,在暮色中,显得有些凄凉。那是那些搬走的人家,留给小山村的伤疤。但更多的是新修的门楼,院墙,贴了瓷砖的门房,还有一条很平坦、宽敞的街道。显示这个小山村,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我顺着街道行走,暮色斜照过来,院墙、房顶、后山坡、后山坡那一片树林,还有脚下那条缓缓流动的小河,以及田野里静默的庄稼,都笼罩在暮霭之中,既古拙又极具现代意味,充满了诗情画意。   婶子早已经做好了晚饭等我,见我回来,就张罗着端菜端饭,摆满了一桌子。叔叔坐在炕上,拿出酒盅酒壶,让我坐下。上次回来,到现在也不过几年光景,叔叔的家里,这个小山村就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但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叔叔婶婶的身体似乎比以前更硬朗了,真让人感叹。坐在桌前,给叔叔斟上酒,碰杯、喝下,问长问短一夜话长。吃着家乡丰盛而可口的饭菜,到处都是家乡那熟悉而亲切的味道,我想,今晚,我肯定会做一个很香、很长的梦了。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