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俏佳人律师找上门麻豆

 2021-09-28    admin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13 编辑 <br /><br />父亲是座山 (之四) 四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文革一开始,渭北煤城铜川也随之出现了212和219两派。 那个时代,要文斗不要武斗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而且大字报十里长街随处可见,街道上红卫兵小将身穿黄军装、戴着红袖章、手里握着《毛主席语录》,有的还背着枪,在当时显得很神气。父亲作为煤矿上的一员,有着自己的工作,他们虽然不到矿井下,却依旧干的是剥去山体、奉献乌金的工作。 矿上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竟赛,那时父亲那一代人正年轻有为,他所在的七号电铲组争分夺秒、加班加点地干,不但材料消耗处于低位运行,而且生产指标像“红箭头”一样向上移动。为了竟赛取得效果,父亲一个人常常早于其他人到达工作岗位,检查机器,维修注油,待人们一上班就可以开工生产。那吋,父亲常说:多干点,没啥,人就是要凭干活生存的。有一次,天下着大雨,正在工作的电铲出现了问题,“趴”在那儿不动了。雨没有停的意思,看到别的电铲组正常工作时,父亲他们心急:走,下刀子咱也得把电铲修好。几个人穿着雨衣钻进电铲底部,一干就是一个多小时,终于把电铲抢修好了,虽然他们穿了雨衣,可淋水淋得的他们几乎湿透了。活动结束,矿上召开表彰会,通知会议的人员说:必须让七号电铲组的李明政参加颁奖会。就这样父亲为七号电铲组颁回来一个荣誉。不久,铜川矿务局表彰,由矿上带回来一个镜柜,里面的奖状印有毛主席像和毛体印刷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字,上面写着: 焦坪煤矿前河露天挖掘连七#电铲在社会主义劳动竟赛中成绩优异 ,被评为先进集体,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铜川矿务局革命委员会 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九日 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茶。矿上也出现了大字报。父亲那一代人认为,自已是工人,工人的天职就是干好自已手头上的工作,那才不负使命。因此,他们不愿被卷入运动的大潮。有一次,父亲和富平几位同乡商量,好久没有回过老家了,想回去看看,必竟家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不回去看看心里放心不下。可从铜川传来的消息那里很乱,怎么办?几个人一商量,备了干粮,走。沿着梅七线铁路走,硬是凭着双脚从天不明走到天黑,走了百公里山路,到了家长长的出了口气,端起水一饮而尽,这才放松了。虽然回到了家,可看到那里都是活。地里的活,替我母亲干,什么除草、浇地父亲都不在话下。家里的活,长不回家,该挪的挪,该拆的诉,该垒的垒。剩下的时间就是和我的祖母、母亲以及我们兄妹在一起。 时间过的很怏,转眼,父亲的假期到了,我的祖母、母亲特意为我的父亲准备了路上吃的,父亲按约定的时间与几个老乡相遇,依然是沿梅七线铁路往矿上走。父亲几个人先是沿着铁路向西,过庄里、梅家坪折向北,渐渐地进入山区,路也不太好走起来。父亲几个人进山后也不能沿着铁路一直走,因为沿铁路有许多大“s”型的弯和隧道,为了省时间,也为了安全,父亲和工友要抄山上的小路走。刚过了耀县西站,父亲和几个工友的行走速度显然不如刚出发时的速度,当他们走过寺沟不久,便见路边的崖上有溪流淌下,几个人便习地而坐,打开随身携带的挎包拿出干粮充饥,随后走到溪流边,伸着脖子喝水,一转身发现了紧邻铁路旁正在修建的桃曲坡水库。如今库区风光优美,碧树成荫,波光粼粼,并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锦阳湖。记得上世纪未的一个夏天,著名作家贾平凹离开古城西安,只身来到桃曲坡水库一住数月,伴着一湖大水的灵气,一片绿林的生气,写出闻名于世的长篇小说《废都》,此小说一出版,引起强烈的反响。在创作期间,贾平凹常常在库区散步,听百鸟鸣叫的歌声,赏葱绿的松涛。有时候在朋友的邀请下,去一趟耀县县城,吃一碗美味正宗的咸汤面。 再说,父亲几个人吃饱喝足,一抹嘴,继续赶路。说真的,山路越走越难走,加上已经走了十多个小时,走到瑶曲车站吃了干粮继续前行。离天黑再有三个小时了,父亲几个人估摸紧赶一程在夜幕降临前就能赶到矿区。谁知,天不随人愿,他们刚走出瑶曲站不久,天就开始下雨了,看看天象,一时雨是停不下来。这样下去,不说人淋得湿湿的,仅光滑的山路不好走不说还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危险。见状,有人提出在杏树坪休息一晚,第二天再赶回矿。也有人说:再有几十里路就到了,何必花那个冤枉钱!父亲和几个人相互争论着,最后父亲讲:还是走吧,雨又不大,再说,前面可以借一条近道,走吧!父亲看了看其他的工友,大家谁也不说话,低头向前走去。 通过这一次回家探亲,有人知道我的父亲几个人是来去徒步,就夸几个人有精神。父亲却说:我们那是看山景、散心哩!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