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30 admin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9 编辑 <br /><br /> 十多年前,棉花还是苏北平原的寻常植物。二十多年前,棉花还是我家最为仰仗的经济来源。三十多年前,棉花已经带给我很多活泼却忧伤的记忆。 母亲说我小的时候特别娇淘,娇气且淘气。棉花要整枝的时候,正当六月酷暑,骄阳当头,溽气蒸人。刚蹒跚学步的我,已经不再安分坐在树荫下,谝能似地四处挪个挪个。那时没有车,但沟渠多,脚窠坑里都是水。母亲怕淹着我,就让我跟在她身旁,累了就趴在她脊背上。母亲背着我,蹲着整一棵向前挪一步,不一会就汗如雨下。我还不解事地拍打着母亲的肩膀说,快点啊,再快点!几亩棉花杈整下来,毒辣的阳光把我烤成了焦炭,背上也褪了一层皮。 棉花一生花开两次。第一次花和其他植物并无二致,有的浅红,有的粉白,色泽娇艳;花期漫长,可以开到霜降。俗话说,白露的花,不到家。农家人怕它们争地力,并不让其任性地开,到了这个时节就把棉头芯掐掉了。第二次花开八月的秋风中,往往是地头几株低处的棉桃先开始裂嘴,有点迫不及待的意味,半日的风一吹就吐苞炸絮,好像一朵朵洁白的浮云;待开到半腰望上,棉花叶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成百上千亩棉花连成一片,十村八里都淹没在雪海里了。 第二次开的花,无臭无味,少人赞美,却与我们肌肤相亲、温暖身心。记得小时,母亲总是把头茬最好的棉花留下来,早早地弹成棉絮。家里要添几床新被子了,老大个子窜得快,棉鞋已经小了,小二调皮,棉裤爬开了花……凡此种种,都是棉花大派用场的地方。寒风一起,哪个孩子一身新棉新面的衣裳,都是件相当幸福的事情,于是乎整个冬天都被温暖包围着。多数棉花,都在晒得一咬棉籽咯嘣炸响之后,被父亲装上平板车拉到镇上缴到了。不是卖,是缴,那时除了缴公粮,每家还有一定的皮棉任务。然后换取一点皱皱巴巴的票子,便是全家一年油盐酱醋各项开支的指望了。 棉花用处大,侍弄起来事也多。每年清明前后,父亲便在冬雪润泽过的休耕地里挖好棉炕,将挖出来的土掺上肥料细细拌匀,然后用移钵器——一种棉花育苗的专用工具——打棉钵。棉钵就是一个圆柱状的土坯,顶端中间有个浅浅的凹坑,坑里放上棉籽,撒上一层薄薄的细土。这不算完事,父亲用藤条或者细竹搭起一个穹庐样的空间,外面覆上一张塑料布,一个便于棉花苗生长的家就诞生了,风雨不侵,温凉适宜。没几天,土层就被顶破,两瓣小嫩芽冒出,好像无限娇羞地贴着地面。再没几天,就挺直腰杆茁壮成长了。这时候,阳气迅速上升,一早就要给棉炕掀开几个小窗通风,傍晚再关窗保暖。 把麦子抢割到场上,顾不及脱粒,就要赶着种植棉花了。父亲顺着麦茬垄,一?头夯下去就是一个坑。我负责把棉花苗从炕中一棵一棵移出,再一棵一棵丢进坑里。母亲从沟渠里挑来水,一舀子一舀子浇下去;逢上大旱,一舀子水下去,哧溜就没了影,恨不得自己汗流如雨以解土地之渴。妹妹的任务是埋坑,这对速度要求很大,一旦慢了,水干涸了,棉花苗也打蔫了;所以,父亲刨一会坑就要停下来,回头帮着一起埋。弟弟尚小,自己在田地里玩耍;这个抢收抢种如抢雨的节骨眼,不像我幼时那样缠人,真要额手称庆了。 棉花长到尺把高,就要开始培土。顺着棉花秧根部溜些土,每行成垄,一则可以固本,二则便于过风,对于棉花生花、结桃、吐絮都是大有裨益的事情。培土费力,一般是父亲的活。第一次培土,父亲挖起麦茬,翻盖下去,那些麦茬就沤化成了肥料。棉花长到膝盖以上,就慢慢生出了三角苞,接着花蕾绽放,好似蝴蝶栖息在密密层层的枝叶间,煞是美丽。这时要进行第二次培土,父亲又把快要疯长起来的杂草挖起,怕碰落那些娇嫩的花朵,小心翼翼地翻盖下去,青草也成了上好的绿肥。 除了整枝打杈掐尖等工序,整个棉季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喷药了。不知为何,棉花竟然是我所见过的最招虫子的一种植物。父亲买来农药,和母亲一起,一人背一个装满药液的箱子,一手抓着压柄,时不时上下压动打气,一手端着喷雾器,让药水喷洒成雾状,喷到整株棉花上。为了避免摇落刚喷洒上去的药水,他们就像插秧一样,退着行走。正值一年中最炎热的月份,汗水混着溢出的药水,黏贴在身上,很容易中暑或者中毒。似乎每年总要听到几起这样的事情,前村某某住院几天了,后庄谁谁也躺下了;或者赶上烦躁,夫妻拌两句嘴,气不过顺手拎着农药就喝了——死人的大事也时有发生。有一次父亲喷药回来,也头晕得不行。母亲要带他去医院,他怕花钱,说:我没事,给我喝点绿豆汤就好。他狠命地喝了半锅,歇了一夜,真的转危为安了。那一夜,我们姊妹几个陪着母亲都没睡,母亲虽然不言语,但看得出她的焦虑;现在想来依然心有余悸。 有些虫子经药多了,抗药性也强,打不死,只好进行人工捉虫。捉虫子要趁早上,太阳一晒,它们就鬼机灵地钻进棉桃里避暑去了。有一年,虫子泛滥成灾,怎么也除不净。我们姊妹三个跟着父母,天一放光就赶到棉田捉虫。为了提高积极性,母亲给我们分别订了任务,每人准备一只小瓶子,把捉到的虫子装起来,谁完成任务都会得到冰棒、糖块什么的奖励。我曾在一天捉住了八百多只可恶的棉铃虫。母亲说,你保住了不止八百颗棉桃,秋天再给你做双新棉鞋吧! 秋风一吹,翡翠般的棉桃便裂开了嘴,露出了洁白可爱的笑容。母亲就在腰里围着布兜,手里拎着尼龙袋,去地里拾棉花了。开成大朵的棉花,摸在手里丝丝绒绒的,还贮藏着太阳的温度,就抓下来放到布兜里。碰到刚咧开嘴的,就带壳一起摘下装到尼龙袋里;这里面很有讲究,要一手抓住棉桃后面的萼片,一手攥住棉桃,这样既不会伤及棉株,也不会带着萼片。到了晚上,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们做功课,劳作了一天的母亲就继续剥棉桃里的棉花。有时候,我一觉醒来,看到母亲还在忙碌着,或者趴在棉桃堆上睡着了,心里不免一阵酸楚。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母亲剥的不仅是雪白的棉花,那是我们的学费,那是酸甜可口的苹果,那是喷香喷香的油条,那是我们全家的希望…… 刚参加工作那年,母亲老早就说,秋后给我套一床新被子,记得回家来取。赶巧遇到需要加班,新人又要表现,一拖下来就到了飘雪季节。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我就想起了雪花一样的棉花,想起了母亲一针一线缝的新被褥。心里虽然温暖,终究抵挡不住呼啸的寒风,我想今夜要和衣而眠了吧。下班已是深夜,抖抖索索地一路小跑到宿舍,蓦地看到门前倚着两个黑影。走近了,看清是年迈的父亲母亲,脚下两个蛇皮袋子,一个装着红面被子,一个装着五六棵大白菜。从汽车站到工厂近十里路,他们不知道怎么走,也舍不得打车,就顶风冒雪,深一脚浅一脚地问着摸来了。母亲说,还好,下的不是雨,掸一掸雪就掉了,不会淋湿被子。我眼眶一热,泪就止不住了。棉花不是花,那是温暖,是裹藏着父母关爱的阳光啊! 离开家乡二十年了,家里早已不再种植棉花。可是今年早早到来的寒冷,让我不由地想起那些往事,那块苍莽的田野,那朵热烈绽放的棉花,还有清初那位名叫马苏臣的诗人。他说:“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