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30 admin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7 编辑 <br /><br /> 赵村的哑女,我的伙伴成成的哑娘,村人称做哑奶奶的女人,说走就走丢了,丢的无影无踪,音信全无。 哑奶奶的勤劳与能干,贤惠与仁德,漂亮与妩媚,一直让村里人津津乐道。 这么多年过去了,村里的人早已将她淡忘。或许,仅仅由于某件事、某个人,才偶然提起。人们唏嘘一番,感叹一阵。复又归于平静。犹如往水里扔了一粒石子,除了溅起一阵涟漪、一丝水波,再没有荡起任何反响。 哑奶奶的走失,对她的父母及家人而言,或许早已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好像成为一种逃不脱的宿命、一种说不出的伤疤。 还是哑女时,大概10多岁光景吧,跟家里人一起去镇上看戏。曲终人散时,人像潮水一样四散开来,一不留神,哑女就走丢了。戏台前呼喊,前后左右寻找,四处打听,竟毫无下落。全家人,包括左邻右居,把能想到的地方,找了大半个晚上,踪影全无。天蒙蒙亮时,她的娘,哭哭啼啼,抱着捡到的半只童鞋,迷迷糊糊刚入睡,猛听院门外有人喊,急急忙忙披衣下炕,推门就瞧见了她的哑女,毫发无损站在面前,高兴的一下子说不出话来,把失而复得的女儿紧紧抱在怀里,眼泪一把,鼻涕一把,一个劲哭。忘了让领回孩子的人进门,更忘了道声谢! 这次走失,有些出乎人意料。10多年过去了,哑奶奶竟毫无半点线索——刚走失时,村里人心里大多空落落的。好多天,一些和她交清不错,有过一面之交的人,有些丝丝缕缕关系的人,想起她的谦和、热情,她的大度、好心,莫不说她的好。更愁眉苦脸、没精打采的,是哑奶奶一家,成成多病的爷爷,驼背的父亲,以及他年幼的妹妹。 这次,她走失的悄无声息,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哪怕一点暗示,哪怕身上穿的衣物、头饰,或者什么。总之,没有留下一丁点,指甲盖大小的半点线索。一个大活人,不是三岁孩童,又不是不会认路……怎么说走就走失了,说起来,谁都不大大相信。但,事实的的确确如此。 其实,几年前,成成刚出生一岁过些,他的哑娘,村人的哑奶奶,就毫无征兆地,曾神奇走丢过一次。 那次,听父亲说,是麦子将黄未黄、庄稼勃长的时节。那年老天长脸,雨水充足,谁家的土豆长势都好。绿茵茵的枝干,肥嘟嘟的叶片,瞅见,人心里莫不乐滋滋的。趁麦子无法下镰的空闲,人们不约而同,赶着驴车,带着绳子、干粮,塑料拉子装了凉开水,相伴而行,到遥远的沙漠边,拔一种叫“苦豆子”的绿色植物。用它的枝干做肥料,埋在土层里,使土豆养料更充足,个头更饱满。去的时候,是半夜,哑奶奶跟着几个同村要好的姐妹,一块约了,相互有个照应和帮衬。到地方时,天将亮未亮,属于那种黎明前的黑暗。也许,下过雨的缘故,有些雾,影影绰绰的,几米远的地方,看不大真切。谁都低头使劲拔,好趁天热前把活干完,早点回家。 起得有些早,干了半天,肚子饿的咕咕叫。想叫来哑奶奶,一块啃几嘴干粮,歇息一下,再拔一阵子。瞅瞅,四下里无人,喊,她又听不见。找,只找见一根塑料绳子,几捆拔下的苦豆子。 人们一下子慌了。再无心思拔啥劳什子。就四下里乱找。有人说:兴许,是踏了迷魂草。等天亮,能辨清方向了,她自会自个儿找来。可,大天四亮了,日头三杆子高了,还不见人影。家人找了几天,找的筋疲力尽,找的心灰意懒时,她却神神秘秘,自己走了回来。 她走失的莫名其妙,回来的更莫名其妙。就像被邻居借了一把斧头、一张镰刀、一个簸箕。被遗忘了多时,突然因某个缘由记了起来。重新归还了人家。借时啥模样,还时依然是啥模样,毫发无损。家人不知道她到了啥地方。问她,只是一个劲摇头。见问不出啥结果,人们就不再过问。反正她囫囫囵囵回来了,就是万幸。成成的爷爷,逢人就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谁的秘密,谁清楚。谁的伤痛,谁咀嚼。 一个女人,尤其一个有些姿色的女人,走失了若干天,又稀里糊涂走了回来,绝不像借还一件东西那么简单。那年我家的驴走失了一昼夜,被谁家推了一天的磨,父亲还心疼了好几天。何况一个大活人。村人都心知肚明,却在她家人面前只字不提,就像啥事也未发生一样,包括成成和他的妹妹。父亲说:不要随意动人家的伤疤! 哑奶奶对谁都不错。她在我们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有了两个孩子,差不多有十五、六年时间了,村里的一山一水、一房一树、大人小孩……都熟知她、挂念她。说她又走失了,无论如何谁都不信。起初,人们还以为会像上两次一样,过些天,她会自个儿走回来。可这次,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几年过去了,若干年过去了,再也未踏进我们村子半步! 上学的时候,我对全班同学说:“我们村的哑奶奶走丢了……”,“啥,你骗人也骗个差不多,大白天也会丢大人,又不是三岁小孩,谁信呢?” 但事实千真万确,那天放学时,碰见我们村的人,男女老少,神色慌张,急急忙忙,有的低头搜寻,有的碰人就问,有的拿根木棍子,在麦草垛、柴火堆里扒拉一番,有的腰间拴根绳子,下到废弃的枯井里、能藏人的窑洞里。找了整整一周多。可,哑奶奶就是踪迹全无,好像神秘失踪一样。说是清早起来,想到邻村的磨房里,将麦子拌匀些,顺便占个位置,好早早推完磨,白天该干啥还干啥。想的万无一失,十分周全。等丈夫吃了早饭,家里安顿好,推开磨房门时,听磨面机在转动,还以为来迟了。但磨面的却不是他媳妇。问师傅,说压根儿没看见?怎么会呢?那么早就出了门。还以为她忘带了啥东西,或许,被啥事给耽搁了。等了半天,抽了几根烟,才想到:是否像上次一样,神秘走失了呢? 怎么可能呢,周围可都是村庄、庄稼和人呢。也许她走进了枯井、山洞、破水沟……啥危险的地方,家人和亲戚,就像拿铁爪子捋一样,将可能的地方都捋了一遍。有人说:或许,她悄悄躲在啥地方,不愿意出来。村里的智者出主意,让她的孩子一遍遍地喊,也毫无音讯。村子里的人找遍了周围她能去不能去的人家,包括每一墩桥梁、每一个能藏人的地方,连犄角旮旯都找遍了,却蛛丝马迹都没有找到。她的男人祥林嫂一样,见人就说:她是出去给孩子磨面去的。也许,是怕饿坏了孩子。大清早,趁队里看青的不注意,悄悄揪青掐黄。村人不止一次看见过哑奶奶这样做过。每每青黄不接时,村里都有这样的习惯,小孩与女人,假装铲猪草,有意无意间,撕扯几颗麦穗儿,拿回家,放到灶火里燎烤一番,放到手心里揉揉,吹吹,将带着热气、香味的麦粒儿,扔进肚中,那些年,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其实,最能藏住人的地方,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窑洞,不是经久不用的枯井,不是漆黑潮湿储藏土豆、胡萝卜的地窖,不是密不透风的树林,不是人迹罕至的山中……而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屋子。原来,最能藏住人的,不是啥地方,而是人心。 阳光下面,万物蓬勃而不息,村庄宁静而祥和。人们像往常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居而乐业。谁都不知道奶奶究竟去了哪里——除了她清楚。可她却无法说出来。成成的哑娘,村人的哑奶奶,从那个薄雾弥漫的早上,出去磨面,走着走着,被几个男人神不知鬼不觉地装进了麻袋,扔进早已停在路边的三轮车里,转悠了大半天,重新驶进邻村,不过三里多地。只是她被强行锁进了一间屋子。她心知肚明,知道是啥地方,就在磨面的刘村,地连地,庄子靠庄子的邻村。也知道被捉去是被人当女人。只是她身不由己,唯有哭泣,一遍遍地哭泣。眼睛哭得像桃子一样,却丝毫未博得三个光棍一丝一毫的同情。许多的时候,人无法,也不能替自己做主。她成了三个光棍的发泄对象——父亲连同两个儿子,以抓阄的方式,决定着哑奶奶的占有权。她喊,喊不出声;往外传递信息,行动自由被限制得死死的。 她说不出话来,却一点也不妨碍她的天生丽质,她的能干勤劳。那些年,外界对她一无所知;她对外界同样一无所知。她的吃喝拉撒睡全在一间屋子,像犯人一样被囚禁。直到第一个孩子出生,才被固定为老大儿子的婆娘、伟伟的娘。女人的本分,驱使她不再好吃懒做,而是主动承担收拾家务…… 老公公常对人絮叨儿媳的种种好处:她走失后,家就塌了、烂成了破棉絮,千疮百孔。杂乱无序、毫无希望的生活,让哑奶奶变得麻木、一天天消沉。十多年后,从人们断断续续的诉说中,她听到了家人的消息,像故事一样曲折凄惨:公公自她走失后,比儿子还想儿媳。动不动就喝酒,喝着喝着,就把自己喝进了自家门前的水渠。人们找了半宿。清早孙子去上学,见门前渠中漂浮着爷爷。原来,他喝得头重脚轻,一头栽进了水渠中,挣扎了半天,未果,就永远睡在了水中。她的丈夫,也被家庭重担压的喘不过气来,郁郁寡欢,加之日子困顿,病魔缠身。公公走后,也相继到另外一个世界,陪伴其父。一双儿女,成成被小舅领走。婷婷由姑父抚养。一家人因她的走失,变得七零八落,像是遭受重创的房屋,再也无法恢复原貌。她无脸也无法走进原来的生活、原来的家庭。只在梦里。是的,在梦里,她一遍遍,一回回,为原来的家人忙碌,为一双心爱的儿女操劳。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年又一年。就在我们村的人快要将哑奶奶忘记得一干二净时,以为她被人拐卖到了外地,也或许出了啥意外,被车撞死后,掩埋到深山,扔进了水井。多年后,当人们听到她竟然活着,就安安静静生活在邻村,被人强行占有。外人看来,她的走失或许是一件幸事!她好像逃离了苦海,走进了福窖!生活无忧无虑,儿子健康活泼。家人疼爱,丈夫体贴。日子不再是原来的日子,她不是原来的她。 哑奶奶走着走着就走丢了,先走丢了自己的童年,再走丢了中年。到最后,彻彻底底走丢了自己!先前的家,永远无法走进去;后来的家,她又始终找不到家的感觉。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