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1 admin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5 编辑 <br /><br /> 冬的热望 夜色静谧得可人。一切该睡的和能睡的基本都睡了,不会睡的一直醒着,或开始苏醒过来了,譬如一颗醒着的灵魂,借由夜深和夜阑珊四处游走。 独自一人,伴随一盏老旧的台灯,一边在电脑上草拟着明日的《赵林访谈》,一边与文友交流(多半是听对方谈)散文的写法及其它一些观点。不知不觉,已是夜半。 文友说自己早年在高中和大学写诗歌受过伤害,写了整一本诗集,被同学传阅,自己被称为诗人。本是令人喜欢的一件事,但文友听闻却不高兴,她不喜欢被人称为诗人。我不清楚具体原因,也没有问,但根据文友的性情,想来能够知其一二。就如我今日登山,听闻山脚山腰山顶之不同鸟声,山脚之声杂乱庸俗,近乎流行曲子;山腰之声稍正,音调稍高,节奏有致;山顶之声纯矣,既不是流行风,又没经过美声等人工训练,活脱脱的天籁,入腔入肺,整一个透彻。遗憾的是,这样的天籁之音,听闻者鲜矣,就像登临高山,蜿蜒盘旋的山路上,偶遇一二人同访,已欣慰。知音世所稀,想来,能够独辟蹊径造访高山者,不管我们是否是知音,其内心深处必有共通点。如此想着,当我看着风中摇曳的几朵不知名的仰脸微笑的小白花,适才的脚力之疲业已被抛。而更重要的是,近似于文友所说的“地下党写作”(悄悄儿写作,担心被周围人知道,带来异样的眼光,以为做了什么错事。)且不必管它是否长在阳光下还是雾霾下。 往深里说,上文之观点不正如李叔同说,人之三个层面:物质层面。艺术层面。宗教层面。丰子恺说,人之三个层面:物质层面。艺术层面。精神层面。而高山之巅,恰如文峰之巅,又如人生之巅,兼具艺术与宗教,艺术与精神。它属于自由之风,洒脱之风。也许物质生存领地窄小,但心可以大过一切。 文友谈到了气象、文脉、格调。我回了:才气,底气,地气。我们似乎在自言自语着,初看似乎不像交流,但其实并不妨碍文学交流,且恰恰在自语中道出了各自的观点,以互相调和的方式弥补各自的认知。多么自由,多么自我,多么欢畅。山涧之溪,山林之风,头顶之云,不正如此么?人生之景,不应当如此么?倘若再放眼开来,我们的教育,国际之间的交互往来,地球村的生活,人类的希望,不正需要冠之与这样的几个关键词,并深入人心么? 我的脑海里兀自冒出这些稀奇古怪的念头,以至我常常被我自己吓一跳。恰像上一回,我准备按下一个号码前,脑子里莫名其妙冒出“在心灵低处遇见了你……”。好傻好痴的天马行空,近似于不可理喻,但这不正是来自心灵自由风的说明么? 有了才气,接通地气,添增底气,抵达文峰。如此,文脉、格调自然形成,气象、格局自然天成。才气天生,当然后天也可塑;地气可学,脚踏实地行走人生;底气是自信、勇气、力量,前二者(才气、地气)的足够准备不可缺少。而对于后天的地气,我固执地认为,从某种角度说,它是最最基础也最最要紧的,低,意味着高啊。能够低下头来,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很多人喜欢高额头视人,视文。而所有这些,不也是自由风的功劳么? 去相国寺的途中,一路蜿蜒,山路过去还是山路,山峰过去依然山峰,正在有些无聊之际,忽见前面一片茂林修竹遮蔽,以为无路。待近而视之,原来中夹小道,蛇形铺展。少顷,我们便行走在这样的道上了。待脚轻轻触着地面,听风时紧时松地吹着两旁的竹林,大有吓人之势,若一人走之,必不敢前行。而时下,天高云淡,二人结伴,只管放心而走。这就比不得我平日里独行九峰后山。虽说是后山,毕竟没有什么海拔,至多是幽静之处,可以完全独行,听由内心。而此番山顶之幽密,你想独行恐心有所具。故此可说,人之喜欢孤独孤寂,但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在孤独的心灵深处有个伴儿。是否也可以说,在一个人的自由王国里呆久了,怕也需要有另一颗相通的灵魂碰撞,交融。 路转溪头,柳暗花明。正前方活脱脱一片绿葱茏,绿浪翻滚,疑似直接将山下之海移至山顶。不一样的海拔,一样的情怀。原来在高处亦可撞见心灵低处的东西,倍觉亲切温馨。 待进庙拜访,遇见一和尚端坐敞开的大院门前,正手持《心经》念念有词。旁边没有铜质的香炉,没有几缕青烟,关于这些,就留给为诗意营造的庙宇极其文字吧,在此处,我说自然、朴素。和尚对桌的一居士,正侧耳倾听,虔诚,真诚。阳光暖暖地照在他俩身上,多么生动妥帖的画面。城里红尘中人,或许为了断情缘和某种追求,专程上山求道。如此,莫若说,听山之高处诵经,救山之足下痴情,高低从来不分家。这让我想起假期登泰山之时,到达最高峰时,放眼开去,但见云雾四起,变化莫测,气象万千,一时不知肉身栖息何方。少顷,便云雾散去,一派晴朗天地。于是我当即感悟,其实山之顶峰如人之顶峰。人到达一定境界后,便不会斤斤计较那些小鸡肚肠之事。看身边人身边事,都会满目温情,充满和善。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在《三位来客》中说他原先以为自己在等候一个比“冬”更为丑陋的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她贫寒憔悴,昏然欲睡,瑟缩战栗着。可是细细端详来到身边的“冬”的模样,不禁使她惊讶,她同他脑海中原有的印象及推测迥然不同。“冬”指着形形色色的树木给他看。她说你瞧那满天星!枯槁的红叶早已落尽,一条条棕色的细嫩枝条冒出新芽,不论是水灵灵的泛着光泽的嫩枝上,还是破节而出的幼芽上,都充满了冬天的辉煌。 是的,这又让我认识到,四季之冬,人生之冬,他毕竟经历了种种:自由,洒脱;真诚,明朗;和善,温情。颇具佛性,又比佛性多了几分人间烟味。似乎可以说:经历就是智慧。经历就是重生。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