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事河蟹补肉

 2021-10-06    admin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12 编辑 <br /><br /> 爱,要怎么说 (一) 八年的时间,在妻子濒临生命垂危,到苏醒后的痴呆,智商等于孩童,到今天可以四处散步,可以与老太太们玩上几圈麻将,这样的奇迹是因为一个男人的不离不弃,因为一个男人的悉心照顾、精心呵护、爱心支撑。面对几乎垮塌的家,又有几个人能够坚持走下去?是矢志不渝的爱情吗?这个世界上只有王子和美丽公主的开始故事,没有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何况从古到今有多少山盟海誓化为空,随着时间、空间、心境的变化,爱没有永久。作为刚过而立之年,就遭遇妻子病变的男人,对妻子有深深的爱恋,更有作为男人的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担当。正处在青壮年期,而立之后是否立业暂且不说,妻子贤惠、丈夫顾家、儿子聪慧,一个幸福又普通的三口之家,突遭飞来横祸——妻子得了脑瘤,三次开颅,医院两次下病危通知,让拉回家去准备后事,从济南的医院运回来,是一路颠簸的缘故吗?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滴水不进的妻子,嘴唇竟然蠕动起来,似乎发出什么声音,提出什么要求,耳朵贴上去,泪水流下来,从此病床边那只干净的瓷碗里,多了一方折叠好的被清水浸泡的纱布,隔一会儿就有人拿起沾足水的纱布轻轻放在病人唇边,病人没有被死神带走,又睁开了眼睛,却失去了绝大部分记忆,并且越是眼前的、刚刚发生的,越就很快忘记。丈夫是最亲最近的人,哪个做丈夫的心理能够承受智商为幼童的妻子?面对不懂情感的妻子,那种艰难又有谁能体会? 房间里的打扫,厨房里的卫生,角角落落、大事小情都有丈夫出面,甚至病重的妻子每月一次的生理周期,也有丈夫亲手换下卫生用品。男女之情或许真的可以那么深,因为他们是在合适的时间遇见了合适的人,并且一见钟情,谈得来、心相印、互包容、相疼惜,所以作为同林鸟的夫妻,大难来之后,没有各自飞离,而是做到了忠贞不渝、不离不弃! (二) 在最好的年龄,你们相识相爱,互为欣赏、彼此爱恋,使什么原因导致分手了呢?好男儿要上战场,痴心的等待却没有结果,只有报纸上刊登的所爱之人牺牲的消息。阴阳相隔,那是绝望中的绝望,多年之后鬼使神差再度相逢,当车一辆辆驶过,灯光穿透黑夜,你迎面而来,却不再见熟悉且日夜思念的面容,飞机的螺旋桨开始启动,你只有转身挎着另一个男人的臂膊决然离开,而转身后那晶莹的泪珠却夺眶而出…… 听着收音机里的歌曲,回忆幸福的旧时光,而一切美好早已不在,分手多年的老朋友再也无法演绎真爱。能说什么呢?又能有什么好的办法呢?他看到的是挚爱者离去的背影,却不晓得爱人早已经泪流满面。相遇的美好,相互思念的甜蜜,彼此相悦的默契,在众人之中你最显眼——魂断蓝桥,双眸看不清黑夜,如同车灯难以穿透厚重的夜幕,时空改变了,那份挚情存于内心,却不会重新开始。 那些来来往往的过客,稍作停留擦肩而去,有的刻下较深的记忆,有的则随时间的流逐渐淡去。情深情浅,取决于心而不是缘;相聚长短,取决于缘分而不是情感。小花园周遭有一圈忘忧草,不知因为什么,人们给它起了这么一个美丽又伤感的名字。春天来了,我目睹过忘忧草肥厚的嫩芽从地面钻出来,慢慢伸展、长大,以至刀剑形的叶片因为伸得长,从末端折下来,开始有一根粗壮的茎从中冒出,并且很快鹤立鸡群,开始孕育桔色的花儿,晒干以后可以成为菜肴的美味搭配。想起古诗“芳草比君子,诗人情有由。只应怜雅态,未必解忘忧。” 站在忘忧草旁,我不知道爱究竟要怎么说。 展望未来,静待花开 台湾同胞来到我们这里,从小就喜欢亲切地称其为同胞,而他们从懂事所受的教育却是与大陆分离的一个小“台湾国”,这就是差异。同根同祖同血缘又能怎样?从骨子里受“台独”影响早已至深,回归大陆不可能像港澳那样一国两制,和平解决还是比较难的。好在走到哪里也同为中国人,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这是必须要承认的。 温和、文化底蕴深厚、不造作矫情,这是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上午听课、讲评,主要是听台湾同行对于课堂教学的见解;下午继续听他们介绍台湾当地的教育情况,差距之大不是一点半点。这样交流,我们至少可以学习另一种思维与为人处事,另一种教育理念。虽然同为华夏儿女,但是隔离的时间太久,观念、思维、社会制度的不同,就有了不一样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台湾同胞真正称得上温文尔雅、朴素大方,实实在在接近自然。那才是真正的脚踏实地,一心为学生着想,耐心等待孩子的独自发现,静候花开,不去人为的揠苗助长,更不去“一刀切”,完全是以学生为主。孩子不一样,问题的答案当然是五花八门,那么具有亲和力,那么的软言细语,那么的平缓慈善,确实值得我们学习。相比之下,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是不是过分看重?我们是不是太没有耐心? 我们听了一堂来自台湾的五年级语文教师邱美菁老师的课。她衣着朴素,略卷的一头达到脖颈的黑发,和善、质朴的眼睛始终保持着微微笑意,偏瘦的中等身材,声音柔和、慢言细语,给人非常沉静的感觉。她讲的是《听!流星的故事》,内容就是“我”和二堂哥小时候有关对流星传说的一些对话。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哪些话是“我”说的?哪些话是二堂哥说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第二个问题是你在晚饭后,都做些什么?同桌交流,要求用只有你二人能听得见的声音。提问时要求回答者说对方刚才交流的内容,而我们大陆一般是要求回答者说自己的见解。这样的优点是提醒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倾听。有学生回答说晚饭后,会拿着手电筒与爸爸妈妈一块儿去捉蝉蜕,然后放进油里煎炸,味道特别好吃!邱老师用温和的声音说:“小帅哥敢吃蝉蜕,老师不敢吃,但我敢吃蛇哟。小时候邻居家的哥哥抓到一条菜花蛇,我们就烤着吃,是不是邱老师也很厉害!”有的学生回答说“晚饭后看电影”,“看的是什么电影?”“《天龙八部》”“我也很喜欢呀!你读过金庸写的小说吗?”学生说“没有!”“那有时间可以读读金庸的武侠小说。”这群学生是不是第一次听到金庸的名字?是不是也诱发了他们内心要阅读的兴趣? 这位邱老师不习惯大嗓门说话,整个授课过程,就是闲聊、说说话,这样似乎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压低的温和声音,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邱老师说,声音抬高对自己嗓子不好,也属于一种噪音吧!所以当有人为她戴上扩音器,她始终没有用,只是微笑着问坐在后排的同学能不能听得见,当大伙儿说可以听见时,她继续以平缓、和蔼的语气来进行授课,这样对学生、对听课的老师都是一种享受。她温柔可亲的话语,和蔼友善的亲和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大山深处,张学良的幽禁地,作家三毛也曾经在那里居住过,当地生活着泰雅人,他们的办学宗旨是“发展优势,减除劣势,发展未来”,让孩子们“希望、快乐、自信”。原住民文化是世界瑰宝,每天会有来自五条吊桥的儿童奔向学校,因为爱心人士捐助,在台湾的学校,城乡是几乎没有差别的,他们的观念就是“为了孩子的优势,智能更明朗化,协助孩子获得发展的机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经验,使孩子们更正向地看待自己,肯定自己。”他们相信,只要在孩子身上播下种子,将来一定会发芽,会创造历史,走出属于他们的一片天空。怀揣“把每一个孩子带上来!”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实用主义:“记忆、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培育能批判思考、自发自律、终身学习的世界公民”放眼未来,而不是鼠目寸光。 交流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需要做的也应该是展望未来、静待花开。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