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6 admin
一路从泥泞走到了美景 ——“川味中国"董事长张勤涛先生访谈录 缘起:我正在写关于“川味中国”集团董事长张勤涛先生的非虚构文学,我对他有部分了解,就按照自己所知道的材料写,因为他正好出差去长春。所以,我只有等他回来。 他回来之后,我决定采访他。 20016年7月28日,他回来了。我在办公室和他单独相处的时候,我说,你把你的创业历程谈一谈吧。他说,不着急,我们去盐茶道。于是我,他,他的妻子一起去了“盐茶道”。 他的经历我了解一些,因为他是我的家乡人,很早就认识。但是因为时空的差异,我又不是很了解。我只知道他开过广告公司,开过歌舞团,开过小店,那个小店我去过,那时候,他住在江油长钢302,我去过他的家里。 我们聊了关于开在东北餐厅的取名问题。 他说,可以取四川景区的名字,四川名人的名字,最好喝“川味中国”有关。可以取“蜀品堂”“蜀韵”,但是不能取“回锅肉”,三个人一听都笑了。 我说,干脆,去一些雅致的名字,与景区,名人无关。他还是主张取的名字应该与“川味中国”有关。我说,你拿主意。 我说,你谈一谈吧。他沉默不语。我不知他为什么沉默不语。 后来,我开始问他问题。 我问,勤涛,你那时候在一个小县城开广告公司,为什么不做了? 张总说,你知道,打伙生意不好做。就为一点小事。我说,我只知道其中个人两个闹了矛盾。那个公司我去过,跟你开公司的朋友,我很熟悉。 张总说,其实,我只是执行人。直到现在,我跟他们的关系都很好。 据我所知,张总代过课,开过馆子,这是我从了解他的人的嘴里听说的。 这些事情,我没有问他。 我问,你是怎么想起到成都来发展的? 张总说,我觉得在一个小县城很难有大的发展,地理局限了眼光。是龙,就应该去大海里。于是,我来到成都。我身上只有100块钱。现在想来,真是不可思议。要叫我现在这样做,我肯定无法做到。但是,当时,就具有那样的勇气。 我问,张总,你是怎么想起做现在这份事业的? 他说,说来话长,那时候,我在郫县,你知道,郫县以产豆瓣出名。那时候,我开了个小店,只有十平米,卖的的东西很少,生意也清淡,由于经济收入不好,我妻子闹矛盾。他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啊。最终,我离了婚。 我听了,感到很是惋惜。 他接着说,就从郫县豆瓣上,我悟出一个道理,当时就想做这个,就是整合川味资源,包括四川的特色产品,过去,它们是分散的,我要把它们集中起来,抱成团。这是我心中萌生的创意,当时,我就打算这个,而且,一直做的也是这个,十几年来没有变过。 我问,现在有几个经济实体? 他说,有五个,都是现金流。 我又问,张总,你是怎么想到要进军东北的? 他说,我认识一位川渝商会会长,他在长春有40亩地,想做四川产品开发,找了很多人,最后找到我。我同意了。最后事情做成了,“巴蜀映巷”在长春顺利开业,影响很好,甚至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 我说,你做的这个行业,眼光很独到。首先,没有人想到让川味及四川特色产品抱团。其次,餐饮业虽然很传统,但是,它始终有市场,原因很简单,人饿了要吃饭。 他说,是的,一开始,我们也想做文化产业,后来才想到做经济实体。 我说,是的,那很空。 我说,张总,说到这里,我有个建议,在文化上不要投入太大。 我说,我刚到这里,见你把事业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我觉得惊奇。 张总说,一方面是因为我接触很多文化名人,耳濡目染,另一方,我本人也很热爱传统文化。还有,我曾经搞过广告公司和歌舞团,也在四川电视台干过。 我说,张总,你是两条腿走路啊!一条腿是经济实体;另一条腿是文化。 张总说,其实,文化是软实力,是潜力。 我说,你光有钱,人家说你是土豪呢。 他说,其实,文化会反馈给经济的,它会产生良性循环。 我说,你本人就是书法家,书法已经成气候了。 他说,哪里,在书法上,我一直在钻研,这也是我的兴趣爱好。我会一直写下去。 我说,一个书法家,一生就在临帖和写字中度过。 张总说,还有读帖。 我说,张总,你在书法上一定会成气候。 张总说,那也是我的心愿。其实,我只想过有卤肉吃,有酒喝,可以练书法的简朴生活,是命运推着我在走。 我说,张总,有朋友劝你收手,紧缩投资。 张总说,具体事宜我可以和人探讨,但是,大方向我会自己把握,有多人不了解我,说我很独断。我认为,我不是独断,是果断,如果我都拿不定主意,那就群龙无首了。 他接着说,正因为现在说的大环境气候表面不景气,才是最佳时候。如果大家都认为可以放手投资,你再去投,那就晚了。 我问,张总,你的影视部现在在做什么? 张总说,在拍摄《传承四川》,在郫县拍摄。 最后,我问,张总,你对明天有什么期待? 他说,我也不知道明天会这样,但是,我相信,天道酬勤,相信功到自然成。 作者:萧艾 地址:610017 成都市文殊坊成都书院川味中国 曾思云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