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身处地

 2021-08-31    admin

  设身处地

  由于经常爬山,我结识了不少山友。有干部,有教员,有工人,当然也有从农村为了子女漂到城里来的农民。他们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的儒雅,有的质朴。当然都是一大把年纪了,个个性格温良。在一起倒是不分贵贱,说说笑笑,甚是融洽。有讲养生的,有讲如何锻炼身体的,有讲儿女孝敬的,有讲别人家儿女不孝的,也有攀比的。有个退休工人说:干了一辈子,退休金才拿三千多,还不如公务员的一半呢。这时农民说话了:我们六十岁以后才拿一百元多点,不是照样过日子吗?起码现在吃喝不用愁吧。人家吃海参,咱可吃豆腐,人家穿绸缎,咱就穿化纤。可是千万别长大病。现在锻炼好身体就是挣了大钱了。

  有老两口都年近古稀,瘦瘦的,没有大肚腩,脸上布滿了沧桑。精神却是矍铄。他们来自乡下,儿女给他们一千元生活费。老太太专管做饭,接送孩子。她老伴就整天跑各大超市,看哪里搞活动,有便宜的米面菜蔬。老太太在上山下山的路上,逢垃圾桶必定上前查看。看是否有易拉罐,饮料瓶之类可卖钱的废品。我常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思虑,有这一千元饿应该是饿不着。但确实不会宽裕。他们的儿女若是马云,刘强东,她还会去拣拾废品吗?我家虽不是富翁,但都有退休金,生活还算不错。饮料瓶易拉罐之类的废品都会扔掉。我想扔也是扔了,何不攒起来送给这位山友。古人云:不为恶小而为之,不为善小而不为。梁启超曾说:侠之大者,为囯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笔者才疏能低,自然称不上侠者,但是有点小小的爱心还是应该的吧。人在生活困难时送他一个铜板胜似在他发达后送他一桶黄金。写到此不由想起自己在读高中时,一个同学送我一元钱,竟感动的我热泪盈眶。此情令我终生不忘。那时候我每个月助学金是十一元钱,吃喝穿用,连同寒暑假回家的路费全在里边了。家里没有给过我一分钱。还是在到校报道时,父亲借了四家才借了二十多元钱。还不知道他要还到哪年哪月呢。我们姊妹多,经常肚子都填不饱,哪里有钱供我读书呀。为此我非常感谢共产党。我深知农民的不易。他们最能吃苦耐劳,一颗汗珠摔八瓣,苦吃蛮做,省吃俭用,才供起两个大学生。老了又漂到城里为儿女做贡献。也许我的老家是在农村,也许我的弟弟妹妹都是农民,提到农民,我总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虽然他们没有儒雅的外表,没有华美的服装,但他们值得我们尊重。有篇文章说:谁也不能训斥我的父亲!不管父亲多么土气。是的,农民土气。正是因为他们背朝青天脸朝地,土坷垃里刨粮食,我们才有了吃喝穿戴。没有农民种粮食,一星期不吃饭就会玩完。高档的烟酒也别想享用。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能帮他们一把就帮他们一把。人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举手之劳的亊何乐而不为。

  文爱荣于济南

  • 莲香公祠畅想
  • 长安故里
  • 一切顺其自然最好

原文链接:设身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