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轶事(二十)

 2021-08-31    admin  

  农村轶事(二十)

  文/于世涛

  四十、小学同学“郭县长”

  您别误会,我的小学同学里没有当县长的!

  他叫郭凤君,住东梁大队后福兴小队,家里穷的叮当响。哥俩都在我们班里,弟弟叫郭凤臣。兄弟俩长年没有换季的衣服,冬天穿的棉袄棉裤,开春把棉花掏出去就是单衣单裤。可让同学们都费解的是,郭凤君上下学拎个皮包当书包,上面有许多小兜,各个小兜上都有铜拉锁,精致好看。那个年代,这样精致的皮包连公社干部们都没有,他家是从哪弄来的呢?

  就因为此,班里的宋二给郭凤君起了个外号叫“郭县长”。

  郭凤君家里很穷,是正儿八经的贫农成分,他们兄弟俩是正宗的贫下中农子女,是“根红苗正”的红后代。班主任经老师非常关照这小哥俩,免除学杂费,代交书费,给他们做衣服等等。上课的时候,经老师对郭凤君的提问也比较多,对他的学习有很大促进。

  记忆中,郭凤君的语文挺好,经常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他的“造句”很新颖,也很有创意,经常受到经老师的表扬。

  一次,经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如果……就……”,让同学们造句。郭凤君反应很快,立即举手回答问题:如果没有毛主席和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经老师立即给予表扬。

  当然,有时也会出现“瑕疵”,让大家差点笑断了肠子!

  课文里新学了一个词“斩钉截铁”,为了加深印象和理解,经老师让同学们当场练习造句。又是郭凤君第一个站起来发言:我响应毛主席“节约闹革命”的号召,斩钉截铁二斤半。

  “轰”的一声,课堂上笑开了锅,就连讲台上的经老师,也笑的蹲在地上起不来了,我当场笑岔了气!

  当然,郭凤君也挺“轴”的,有时把老师气的没办法。一次,经老师领着我们到操场上除草,大家“一”字型排开,往前推着铲除杂草。经老师在女同学那边,蹲在地上领着同学们慢慢往前铲,有的女生还把小垫拿出来,坐在地上往前挪蹭……

  时值中午一点多钟,烈日当空,晒的我们身上冒汗,脸上冒油。我身为班长,带着全体男同学,猫着腰一阵紧忙乎,铲草的铲草,薅草的薅草,不一会儿就到了操场南头。我们都认为,完成任务了,就坐在树荫下乘凉。而女同学那边还蹲在地上一边唠着闲嗑,一边不紧不慢的往前磨蹭……

  当经老师看到男同学们都在树下歇息时,就喊我说先别呆着,没干完活呢。我坐在树荫下回答,我们男生已经干完了。经老师说,干的啥活啊?还有草在那晃悠呢,返工!经老师的话音刚落,郭凤君就招呼大家集体返工。返工之后,他又很认真的检查了一下,对我说,这回好了,一棵站着的草都没有了,咱们回教室凉快凉快,忒晒挺了!

  一帮男生还没进屋,经老师又喊上我了,都别进屋,过来帮女生铲铲,干完活一起休息!我心里很是不情愿,但还是扭头往女生那边走去,男同学们都跟着我往回走。郭凤君急头白脸的对我说,不去帮她们!凭啥啊?她们磨磨蹭蹭唠闲嗑,咱凭啥替她们干啊?谁也不许去!说完,他愣是把我拽回了教室!

  劳动之后总结时,经老师表扬了几名女生,批评了全体男生,说男生没有集体荣誉感,缺乏团结友爱精神。郭凤君当场站起来和经老师理论说,男生咋的?男生就该死了?现在不男女平等吗?男生也不比女生多嘎肉,凭啥我们就得多干啊?

  全班笑喷!经老师气的把门一摔宣布:放学!

  这次之后,“郭县长”的绰号算是叫开了,大家都给他竖大拇哥,说他有胆量,有气魄,像个当“县长”的样。

  时间进入2013年5月中旬的一天,一个手机生号拨通我的手机。我试着询问对方是不打错了?对方几乎是在电话里喊着说,是小涛吗?我是老同学郭凤君。听说你在公安局上班,我来找你来了,咋忙你也得见见面,我有急事!

  那天外面下着大雨,他是在老家打车来市里的。一看表,快到午饭时间了。我在电话里告诉他,去西市场某饭店等我,一边吃饭,一边说事。

  饭桌上,我们都没喝酒,怕耽误事。

  原来,郭凤君的儿子马上就要高考了,高考前考生登记时发现,户口没了。是孩子的爷爷去世,当地派出所误把孙子的户口给注销了。如果不是因为高考,谁也没发现这件事。现在麻烦来了,六月份高考,考生没有户口不让参加高考!他们找了当地派出所,也找到县公安局户政科,都说按程序办理,恢复户口没问题。但按时间推算,高考来不及了。县高中的老师劝孩子复读一年,第二年再参加高考。孩子死活不同意复读,当爹的就想起了我这个小学同学。

  吃完饭,我把他领到市局户政科,向赵科长汇报了考生户口被误删的实际情况。我对赵科长说,户口被误删,咱们公安机关的基层派出所肯定有责任!但现在不是想追责,而是需要如何补救,让孩子能正常参加高考!

  我知道,那时的户口决定权在省公安厅。赵科长立即和省公安厅取得联系,经主管厅长批准,开通“绿色通道”,取消一切繁琐程序,速报速办。不到三个小时,户口落完了。我在公安网上查了一下,确实看到了孩子的户口,但户口本得回当地派出所打印领取。

  郭凤君马上给家里打电话报喜,电话里听到了孩子的激动声音。

  当年高考,他儿子报考了大连某大学,毕业后留在大连某船务公司工作。

  从那以后,郭凤君时不时的就给我打电话,经常给我捎来土特产、笨鸡蛋什么的。当年的“郭县长”性格还是那么直爽,说话直来直去,感情直率外露。他毫不隐晦地对我说,现在日子好过了,儿子年薪三四十万,已经在大连买房子准备结婚。我们老两口包了五十多亩地,够吃够喝够花。你是我家的贵人,是我儿子的恩人,欢迎你随时来家里做客,不用出屋就能掂对七八个菜,白酒啤酒有的是,咱哥俩坐在炕头上喝!哈哈……

  听着郭凤君爽朗的笑声,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衣着褴褛,冻得哆嗦的,拎着皮包来上学的“郭县长”……

  • 母亲的白发
  • 呼与应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