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轶事(十九)

 2021-08-31    admin  

  农村轶事(十九)

  文/于世涛

  三十八、大队汇演

  记得是1968年深秋时节,我正在东梁小学读书。傍晚时分,学校组织我们去大队部看节目。

  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也不知道是谁组织的,更不知道主题是什么,好像是以各生产队为单位参加演出,我只记住了其中几个节目的内容和特殊情节。

  在东梁大队的队部里(老房子,小学东边,道北),节目演出正在进行……

  米东小队的杨树奎用一块小黑板遮挡住昏暗的白炽灯泡,台上的视线瞬间变得更加不清晰。不一会儿,撤去挡板,台上出现“收租院”群雕造型,是由董鹤鹏、徐永昌、张金亭、吕青等年轻人化妆后摆出的“地主逼债”姿势,和我看过的“收租院”雕塑的照片基本差不多,惟妙惟肖,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坐在演出台边上的杨树清(我们都管他叫“羊羔子”),几次欲上台表演,都被维护秩序的民兵给拦住了,说还没轮到他。过了一会儿,轮到杨树清上台演节目。他在台上低着头,来回疾走着,说着不知从哪学来的“快板”《水》。别的我没记住,就记得他反复叨咕着:“水水水,水呀水!”快板挺长的,杨树清背的挺熟练,这对小学都没念几天的他,也算是不太容易了。

  家住二龙山的王清江,是我下个年级的同学。他表演了“数来宝”《饲养员》。挺长的段子,我就记住了“我给猪崽儿擦擦汗儿”这么一句台词。说这句话时,他把自己脸上的汗珠擦了擦,引起台下哄堂大笑。

  两家子小队是王政霞和侯福芹二人表演对唱《贫下中农最爱毛主席》。我只记住了前几句歌词。

  甲唱:我说那个一来呀,谁给我对上一,什么人最爱毛主席,什么人最爱毛主席?

  乙唱:你说那个一来呀,我给你对上一,贫下中农最爱毛主席,贫下中农最爱毛主席。

  这种一问一答的对唱方式很新颖,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接下来是二龙山小队男知青李少俊表演独舞,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李少俊,阜新知青,大个子,大块头,大长腿,大眼睛,双眼皮,蓄长发,体型标致,别人都说他会武术。他的独舞确实跳的挺好,因为没有音乐,是由两个女知青在旁边清唱,代替伴奏。我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大男人跳舞,动作别致,舞姿独特,要比当时盛行的“忠字舞”强上百倍,这让我们这些穷山沟沟里的孩子们大开眼界。

  独舞结束,掌声雷鸣。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许发生了什么事,晚会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二龙山小队男知青“小曲子”站在台上用手比划着自己的眼睛说:这是“眼珠不叫眼珠,叫眼仁”(谐音,掩人,欺负人的意思。)他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台下的观众都不太明白。最后,演出草草收场,有点儿不欢而散的感觉!但在业余文化生活并不十分丰富的那个年代,我还是感觉那次汇演挺有意思的!

  三十九、春天玩儿“关钉”

  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大街里、放学路上和学校操场上的硬土地,都成了我和小伙伴儿们玩儿“关钉”的最佳场所。

  所谓关钉,就是用一根四寸以上的铁钉,往地上“关”。其方法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钉子帽,高高举过头顶,哈腰曲腿往地下“甩”钉子,动作一气哈成,恰到好处时松开钉子,利用惯性使铁钉牢牢地扎在地上。如果松手时间过早或过迟,都会使铁钉“摔”在地上而“关钉”失败。我们往往要经过N次实践才能悟出关钉的技术要领,达到“百发百中”。

  游戏的规则是:甲乙二人参与游戏,先在地上画一条线段AB,二人通过“竞杠锤”的方式决定先后顺序。

  首先开始关钉的“甲”会先下手为强,抢占有利地形进行“围剿”。其方法是:从A点开始,钉子“关”在哪里,就把“线”连到哪里,要尽量把钉子扎在距离线段近处,把B点包围起来,一圈圈的,包围的越密实越好。若关钉失败,“乙”立即上场关钉,从连线的夹缝中冲出,突围后实行反包围。不管哪一方,看到自己没有“突围”的可能性了,就俯首称臣,表示认输。可异地再战。

  一场关钉大战结束后,地上就会留下一个个大小不等的“蜘蛛网”,有的更像是“八卦图”。

  关钉游戏既有技术含量,又有体力运动,益智益勇,趣味性很强。我们常常在课间时捉对厮杀,往往是一局尚未结束,上课的铃声就响了。记得一次间操时间,我和宋二跑到房山头的僻静处用关钉赌输赢。他看我的一枚毛主席像章挺好,想和我要,我不给他。他提议我俩关钉比赛,他赢了像章归他,输了他把弹弓给我。我同意了。

  我俩游戏开始,战的难分难解。由于过分专注,谁也没听到上课的铃声。等我听到铃声响起时,比赛还没结束,原来是下课的铃声响了。不知不觉中我俩旷了一节课,被老师要求我们写检讨不说,还要在班级里当众念,老没面子了!

  • 母亲的白发
  • 呼与应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