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上育地瓜秧

 2021-08-31    admin  

  炕上育地瓜秧

  文/于世涛

  春季来临,又快到了栽地瓜的时节,这使我想起了童年时育地瓜秧子的往事,满满的童趣。

  小时候,每当清明节前后,父亲就要在家里的火炕上育地瓜秧子。

  父亲把炕席卷起约四尺多,在对着玻璃窗的土炕上围起土坯,呈矩形,铺上约一巴掌厚的熟土加少量农家肥,这就是育地瓜秧子的“温床”。

  妈妈在冬储的地瓜仓子里挑选出大小在三四两左右,粗细匀称,没有伤痕,表皮光滑鲜亮的地瓜做母本,俗称“地瓜母子”。父亲把选好的地瓜母子一个挨一个地平摆在温床里,上面盖上一层专门从坨子里拉回来的“白眼沙”,沙层厚度以没过地瓜母子三四寸为宜,均匀淋水后,开始点火烧炕。

  父亲说,育地瓜秧子的关键是温度和湿度。温床温度要保持在16℃至35℃之间,每天烧火做三顿饭,温度基本差不多。父亲怕妈妈掌握不好温度,不知道从哪拿回来一支温度计,插在温床的沙土里,让妈妈每天注意观察。而温床的湿度也很重要,表层沙土一指以下要始终保持湿润,每天早晚各淋水一遍即可。

  那段期间,可把妈妈忙坏了,天天盯着温度计监控温度,一旦温度过低,立马点火烧炕,还不敢烧急火,需文火熏炕。每当妈妈感觉屋里潮气太大,湿气过盛时就适当通风。妈妈说,不能把地瓜母子“捂”发霉了,那就育不出地瓜秧子了。

  大约半个多月左右,炕上的地瓜秧子开始露头,一个个小尖尖,嫩嫩的芽芽,顶着沙土子冒了出来。旁边也有许多鼓包的沙土裂纹,这是秧苗正在使劲往外“钻”呢。

  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温床里的地瓜秧全部长出,齐刷刷的,茎紫色叶绿色,很招人喜欢。妈妈精心地挑选个大,茎粗,叶片多的秧苗拔下来,一把五十棵,用马莲捆成捆,码放在水缸旁边的湿润处,等着拿到大地里栽地瓜时用。

  记得整个地瓜秧子分三茬,头两茬的秧苗粗壮,成活率高,繁殖能力强,都被栽在了大地里。有时地瓜秧子用不了,妈妈就送人了。而街坊们则把剩余的地瓜秧子拿到集市上卖了。第三茬秧苗是在地瓜下炕时挑选出来的,虽然有些瘦弱,但为了给被蝲蝲蛄咬断而缺苗的地瓜垵子补苗,也是无奈的选择。

  等到地瓜温床下炕的时候,地瓜母子基本都干瘪萎缩,因为它的养分全都贡献给了自己的下一代地瓜秧子。所以农村有“下炕的地瓜——乏薯”这样的歇后语,真挺形象逼真的!

  下炕的地瓜母子,绝大部分被当做饲料喂猪了。也有个别母本没出苗或出苗少的,这样的被挑出来可以烀地瓜吃。当然,也有一些孩子们,专门挑选还算饱满的下炕地瓜,削皮后啃着吃,就像吃苹果一样香甜。我也经不住诱惑,试着啃了一口,不甜,口感也不好,吐在了地上。

  地瓜秧子已经被栽在地里茁壮成长,而地瓜母子为了繁育下一代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仔细想想,我们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呢?

  • 母亲的白发
  • 呼与应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