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乡下忆端午_散文在线,散文,中国文艺出版社

 2021-09-01    admin  

                儿时乡下忆端午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城里的端午节敲锣打鼓划龙舟、人山人海看表演。 而我的家乡在距零陵城区100多里路远的黄花岭下的僻远农村,村里没有大江大河,没有龙舟、没有表演。但在我们农村乡下端午节有自己的风俗和韵味。那包粽子、喝雄黄酒、插菖莆的镜头,总让人回味悠长,总让人无限遐思————

           记得儿时,端午节来临之前的头天,母亲便从土名叫菩萨岭的山上采来粽叶在井水中洗涤干净,放在器具上一边晾着。晚上把糯米用热水浸泡。端午节当天,吃过早饭后,母亲把浸泡好的糯米舀出来放在竹制的木器干,然后拿来粽叶包粽子。包粽子时,先把粽叶卷过来叠成一个漏斗样形状,然后用手把适当的糯米放进粽叶里,再把棕叶折叠好,用粽叶或红线捆好包成一个三角模样。粽子中合着糯米的还有些其他的馅料。由于儿时家乡贫穷,粽子中没有放肉,就放些自家种的花生和绿豆之类的物品。

         棕子包好后,母亲把家里的铁锅洗刷干净,在锅中放一个木架,再把包好的棕子一个个的叠放整齐,盖上锅盖,放在火上煎熬。蒸着蒸着,锅里飘出一种浓郁芬芳,散发出迷人的味道,让人闻起来唾液三尺。时间分分过去,大约半个时辰以后,棕子就蒸熟了。棕子蒸熟后,母亲就要我们把爷爷奶奶请来,把刚出锅棕子用筷子夹出,先请老人们品尝。然后,母亲把棕子分给我们兄弟姐妹们,或许是那时生活条件差,或许是母亲棕子确实做得好,吃着家里的粽子是那样的香气馥郁,那样的怡情可口。大家吃着、笑着、谈论着,快乐和幸福在屋子里弥漫————

         除了包粽子,还有插菖莆。在家乡农村,菖莆被当做避邪气的灵物,在村里的的池塘、田里陡坡,沟渠的侧边都种有菖莆。那一簇簇、一丛丛的菖莆遒劲有力、嫩绿,如站立着的哨兵,又似一柄柄利剑。端午节挖掘菖莆一般是小孩子的事,我们清早就来到池塘和沟渠边,用锄头将一蔸蔸菖莆挖好拿回家中,其中叶子用来插到大门、后门等门口,菖莆的根用来泡酒或带在身上。

        可怜天下父母心。记得儿时,母亲为了兄弟姐妹的平安健康,端午节前夕,她就为我们每一个做了一个小布袋,端午节当日,母亲在布袋里放一枚铜钱、一段切好的菖莆片、一小许米,再用针缝好做成一个“佛”。然后用一根红丝绳系着挂在我们的脖子上。母亲告诉我们,农历五月是毒月,蛇虫出没,到七月野鬼游荡,戴上放有菖莆的“佛”就会吉祥安康,蛇虫、野鬼自然躲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这“佛”是否灵验不得而知,但是母亲的拳拳爱心却让人永远铭刻心头。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时间到了端午节,村庄树木葱茏、浓荫匝地,杨柳依依,藤萝缠蔓,田埂、陡坡、篱笆上白色、黄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地里种的辣椒、苦瓜、丝瓜有的成熟,可以采摘食用。家里养的的鸭子可以宰杀了,端午节时,母亲宰杀自家养的一只鸭子,并叫我们兄弟姐妹从地里摘来辣椒、苦瓜、南瓜等各种蔬菜,安排好端午节中餐。

        时光飞快,眨眼就到了中午开饭时间。母亲供奉天地、祖先后,叫我们把爷爷奶奶请到上座,把菜端上桌面,然后,大家围在一起,吃中饭了。在家乡农村,在我家里,平常时间孩子们是不允许喝酒的,但是端午节这天,却是特例,大人告诉我们因为酒中放了菖莆,滴了雄黄。喝酒后可以辟邪就吉,可以五毒不侵。开餐了,一时间,觥筹交错,把酒言欢,幸福和快乐写在每一个的脸上。端午节的饭桌上,作为孩子的我们总渴求爷爷奶奶谈那个白蛇精喝了雄黄酒显出原型的故事,虽然这故事谈了多篇,但我们总全神惯注,百听不厌————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如奔驰的野马转瞬已是几十年。昔日健在的爷爷奶奶早已驾鹤而去,父亲、母亲也不在人间,兄弟姐妹各居一方,我也因工作早已搬到城里居住,母亲去世后,端午节就再也没在农村过,但是以前在农村过端午节时母亲包粽子的镜头、挖菖莆的情景和一家人其乐融融团聚在一起的时光总是让人无限回味,让人永远也难以忘怀————唐高翔2021年6月14日

 

原文链接:

本文版权:如无特别标注,本站文章均为原创。